【行穩致遠】梁振英:認識「一帶一路」「大灣區」兩大機遇內涵 一定可以找到新定位
【行穩致遠】梁振英:認識「一帶一路」「大灣區」兩大機遇內涵  一定可以找到新定位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今早出席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舉行的「中出論壇─香港新定位」,並發表了題為「行穩致遠走出去」的主題演講,以下為其演講全文: 本年度「中出論壇」的主題是「香港新定位」,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也是很重要的主題,因為每一個城市都需要在地區、國家和世界的大格局中因應自身的發展條件來定位,也需要因應大格局的變化不斷重新定位。
主題中的五個字,關鍵是一個「新」字,也就是說:我們要先認定影響香港定位的地區、國家和世界發展新格局,以及在這新格局中香港未來發展的新機遇。
今年5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取得的豐碩成果,標誌著這個由我國提出的國際合作倡議正式和公開受到世界各國,包括英美等國的廣泛贊同和支持。此外,今年7月由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主任、廣東省省長、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簽署的「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框架協議),也標誌著粵港澳合作正式進入完整和具體規劃的新階段。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和「大灣區」的粵港澳深化合作,對香港來說,就是兩個歷史性和戰略性的大機遇。兩大機遇當前,我認為香港的新定位就是要走「出去走」,我們要走進粵港澳大灣區全面發展,要走向「一帶一路」的全方位國際合作。
框架協議有七個合作重點領域,我在這裏選其中三個,用以說明粵港澳深化合作的重大潛力。
一是「進一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框架協議提出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促進要素便捷流動,提高通關便利化水平,促進人員、貨物往來便利化,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營商環境。推動擴大內地與港澳企業相互投資。鼓勵港澳人員赴粵投資及創業就業,為港澳居民發展提供更多機遇,並為港澳居民在內地生活提供更加便利條件。長期以來,香港實行市場經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經濟體,市場在資源配置中一直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各種生產和生活要素在區域內將更加便捷流動,進一步擴大香港企業和香港人的活動範圍和效益,香港的各行各業因此需要重新定位。
二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協議提出要統籌利用全球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創新合作體制機制,優化跨區域合作創新發展模式,構建國際化、開放型區域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在這個佈局下,香港和廣東的官產學研可以走過深圳河,交义跨境合作。同時,香港的外貿產業可以協助廣東的創新產品走出國門,走向國際市場。這裏我想具體說明一下我的想法。過去,廣東不少產品,是按外國買家的設計和要求生產,生產之後就交付買家。目前,廣東產品已經走向自主和創新,不少創新產品需要在廣闊的國際市場中尋找最好的買家。香港有大量經驗豐富、國際脈絡廣泛的大大小小貿易公司,包括中出的會員,可以結合廣東的創新力量,走進最好的國際市場,因此香港的外貿產業也要重新定位。
三是「培育國際合作新優勢」。框架協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港澳地區獨特優勢,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金融、生態環保及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攜手打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區。支持粵港澳共同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和聯手“走出去”........推動大灣區在國家高水平參與國際合作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因此香港的各個產業需要在如何提升國際交往能力,如何聯手走出去這些問題上重新定位。
作為例子,上面的三個合作重點領域,都充分說明了只要我們做好重新定位,香港和廣東的比較優勢的結合,未來將為香港長時期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和重大的動力。
除了框架協議訂定的合作機制和合作關係外,我們也應該重視三條往來香港,廣東和澳門之間的大動脈,將會在未來一年左右相繼落成通車。這三條大動脈分別是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及蓮塘香園圍口岸。一年後,香港人走進大灣區其他城市將極為方便,交通的時間成本將大大降低,香港企業當天來回的經營圈和香港人當天來回的生活圈將涵蓋所有大灣區城市,香港的跨國企業地區總部的功能將更為突出,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也會進一步提高。
相對於大灣區的區域合作,「一帶一路」倡議的本質是國際合作,而國際合作的面更為廣泛,香港的功能更為獨特。近年,我國的對外合作,在多方面有巨大凝聚力,同時取得重大成就。2014至2016年,我國同沿線國家貿易總額超過三萬億美元,對沿線國家投資累計超過500億美元;中國企業在沿線20多個國家建立56個經貿合作區。香港是我國長期開放和高度開放的城市,因此是「一帶一路」倡議中的重要節點。我國的對外交通運輸基礎建設,包括國際鐵路和公路建設大規模展開,成效不斷顯現,例如從浙江義烏直達馬德里的中歐班列,全程一萬三千公里,途經8個國家,截至今年8月,累計往返運行228次。我國西南地區南下東南亞和南亞各國的公路工程也大規模展開,為我國的對外運輸不斷創造新格局,也不斷打開對外貿易的新局面。為相關的香港產業,包括進出口貿易、商貿信貸和物流等提供全新機遇,這些產業必須重新定位。
香港的優勢產業還有各種國際融資、投資等金融服務,以及各種專業服務等,可以加大力度,用好「一國」和「兩制」的雙重優勢,以「一國」之利,「兩制」之便,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外國企業走進來的最佳超級聯繫人,而通過發揮在這些新定位下的新功能,提取自身發展的動力。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共有五個互聯互通,除了資金、貿易、設施和政策外,還有民心的相通。香港有大量經驗豐富的民間團體,多年來在公益和慈善工作方面有卓越的成效。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香港民間公益和非政府團體也走出去,讓東道國的人民體會到「一帶一路」倡議的普惠、共贏本質。
香港的文化和藝術團體可以走出去,以中華文化藝術促進和各地人民之間的交流,加強中外人民相互的文化藝術認同感,提高各地民眾對「一帶一路」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香港的學者和智庫也可以走出去,為香港各界、各產業走向「一帶一路」提供各地的宏觀和政策研究,作為決策、經營和其他活動的依據。因此經濟界以外的朋友也可以在新的國際合作大格局中找到全新機遇,也因此需要重新定位。
各位朋友,兩個大機遇是歷史性的,對各行各業都有戰略性的意義。我們要走出去,既要坐言起行,更要走得穩,才可以走得更遠。要做到行穩致遠,除了一貫的凖備工作之外,人是關鍵因素。大灣區各個城市的相關人員要加強同產業和跨產業的交流,為共同推動大灣區建設擴大合作;香港和全國各地相關的人員也要加強交流,分享經驗,併船出海,走向國際。
各位朋友,香港人敏銳靈活,精於定位,更知道走位的重要,我相信只要大家認清世界和國家發展的新格局,認識到兩大機遇的內涵,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新定位,為自己,為香港,為國家爭取更大的成就。
原圖:港人講地圖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