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騰飛南沙】南沙自主研製人工器官創新治療 港眼醫大開「眼」界冀兩地合作發展

//究竟是什麼震撼了一班香港眼科醫生?令他們對南沙又羨慕、又妒忌?//


這兩個只有指甲大小的透明球囊,一點也不簡單。由廣州南沙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自主研製,治療視網膜脫離的創新產品,分別是「折疊式人工玻璃體球囊(FCVB)」和「折疊頂壓球囊(FCB)」,令一眾香港眼科醫生大開眼界。

香港眼科學會會長、眼科專科醫生葉佩珮科普視網膜脫落是嚴重的眼疾,也是急性眼病,如果不處理是會致盲。提高手術成功率,或者加快病人恢復能力,對於治療這個病是很重要的。

葉佩珮表示,因為自己做視角膜手術為主,所以想有一些方法、研發直接幫助到病人。後續會密切關注該產品的可行性,看能否帶一些新的方法回香港?

FCVB更是國際首創、挽救眼球的人工器官,該產品獲被評為視網膜脫離手術世界四大進展之一。而它的發明者高前應,曾是中山大學眼科中心的一名教授。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他在南沙的創業經歷鼓勵著在場的同行。

「嚴重受到外傷,反復多次打矽油後,病人是很痛苦的,要接受很多次手術。」這就是廣州衛視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高前應要創新研製器械的原因。「用了我們這個產品後,只需一次手術,阻止進一步萎縮,保持有限的殘存視力功能。」

南沙給葉佩珮的第一印象是,沒想到一個地方可以將醫院、醫學研究、研製藥物和藥物工具都集合在一個地方,這對於醫療人員來說十分鼓舞。

香港眼科醫學院院長、眼科專科醫生楊鳳儀表示香港眼科醫生的工作量非常大。「差不多八至九成香港眼科病人都是在政府醫療機構裡覆診,大概有兩成在私家醫院。他們很想做一些研究,但是工作太忙沒有足夠時間去做科研。」她提出,如果日後香港眼科醫生有心想到一些有突破性的醫療方案,可以和內地機構一起合作、一起發展。

香港執業眼科醫生會組織二十五位香港眼科醫生到南沙考察,走訪了中科宇航產業化基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以及眼科藥物、器械的企業,全方位瞭解南沙的醫療佈局。

「第一內地建築,土地不是問題。這是香港非常羡慕,甚至是妒忌。」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委員、眼科醫生周伯展在參觀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後表示,裡面的病房、建築面積很大,而且印象很深刻的是,院方帶他們去看的檢驗室。「差不多可以說是全自動化,這樣減少人為錯誤。例如抽血驗血,拿到病人的標本全自動運送到檢驗室。如果從病房運送,大概十分鐘。如果是急診室,有第二個系統,只需要兩分鐘不到。」正因如此,所以檢驗科需要的工作人員不多,日班大約十六個人,一日可以做一千個樣本。

他在考察南沙一間藥廠後發現,其他的藥物香港和南沙都有,因此他的期望是「藥械雙通」。「香港是全國七百個城市中最國際化、最自由的港口,所以我們可以帶到外國藥物進來。而內地的藥械製造成本更便宜,醫療費用、成本減低,對整個社會或病人都有很大幫助。」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7
好正
6
心心眼
6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