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神舟十五號升空,中國太空站迎來太空人「兩代同堂」,當中有什麼意義?又怎樣確保太空人住得舒適?一齊聽聽載人飛船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高旭怎樣說!//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載人飛船系統主任設計師高旭:「神舟十五號的這次載人飛行,是咱們五院建造階段最後一次載人飛行,那麼這次的飛行任務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我們將圓滿完成這樣一個建造過程。」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早前(11月29日)成功和太空站天和核心艙對接,三名太空人與神舟十四號乘組實現中國航天史上首次在軌輪換。中國空間站也是首次在首次在有人駐留的狀態下,迎接載人飛船。 負責載人飛船系統總體主任設計師高旭,又認為當中有什麼重要意義?
高旭又補充,神舟十五號還是首次和有5個飛行器組成1個「T」字構成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對接目標的規模和噸位 ,也是前所未有的。
忚又強調從空間站的任務模式來講,新的乘組先上去,然後老的乘組再下來,這種模式能夠保證空間站始終是一個有人值守的狀態,再不像以前任務後還可以喘口氣,再執行下一發任務。「為了應對這種高密度的研制工作,整個載人飛船團隊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無論是從技術流程的優化,還是從研制手段的改進,我們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能夠提高單發飛船的研制效率和研制質量。」
隨著神舟十五號太空人費俊龍、鄧清明、張陸進人太空站,與站內「神十四」太空人陳冬、劉洋、蔡旭哲共同執行任務,太空站首次迎來擁有6個型號艙段的「太空豪宅」,當中的艙段是怎樣佈置?又如何保障太空人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高旭又指目前空間站已經是一個5個飛行器組成的,那就是1個核心艙,2個實驗艙,1個貨船,1個人船,一共是5個飛行器,組成這樣一個大家庭,那麼當神舟十五號坐上去以後,就會成為6個飛行器,共同飛行這樣一個狀態。「而所有的門都是打開的,是一個龐大的聯通體,那麼整個的停放期間,這樣一個龐大的聯通體。它的環境控制,都是由空間站為主來統一來進行控制,盡量為在軌6個航天員,創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生活環境 。」
他續稱,從神舟十三號開始,兩天的返回已經提速到了一天以內的,這種誤差快速返回,能夠盡量減少航天員,在載人飛船獨立飛行的這樣一個時間,讓它更快的到達空間站 ,更快的返回地球,然後能夠進一步提高航天員的在軌舒適性。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
Happy21
2年前Happy21
2年前Happy21
2年前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