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的《港大事件背後的黑手》 背後的迷思
程翔的《港大事件背後的黑手》  背後的迷思

資深傳媒人程翔昨日一篇題為〈港大事件背後的黑手〉的文章,以《文匯報》一系列有關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的報道,印證中央政府是港大副校任命風波的「幕後黑手」。筆者在此先不論《文匯報》指陳文敏及法學院副教授戴耀廷處理捐款欠妥善的報道,最終獲證實屬實,更令筆者深思的反而是另一資深傳媒人、《明報》前總編輯劉進圖屢次在個人專欄,對政府中人和所謂「親建制」校委會委員作出「干預副校長任命」的嚴重指控,惟他由始至終都未能提出確切證據。恕筆者大膽,假設劉進圖的指控全屬子虛烏有,那麼無論《文匯報》的報道如何,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施壓和干預!

劉進圖發三文 圖力捧陳文敏?

今年2月11日,資深傳媒人劉進圖在《明報》刊出文章,開首第一段即稱「一些極具影響力的政府人士更親自致電若干港大校務委員,要求他們否決遴選委員會成員一致推薦陳文敏任副校長的建議」。劉進圖此番指控一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極大迴響,泛民政客們蜂擁引述「消息」稱特首梁振英、行會成員和政府人員曾直接游說港大校委;更有政客公開催促立法會使用權力及特權法進行調查云云。事件燃燒一星期,坊間突然多了很多「消息人士」,許多建制派中人的名字都列入有份施行「干預」的名單之上。甚至乎「主角」陳文敏也突然開腔,質疑特首擔任所有大學校監及有權委任校董是權力過大並不恰當。

令人狐疑的是,就著「干預」的指控,不但劉進圖本身從沒拿出過證據來,即使是眾多校委,也沒有一人說收過相關的「要求否決陳文敏來電」,相反,有遴選委員會委員澄清根本沒有「遴選委員會成員一致推薦陳文敏」一事。劉進圖這些是「放流料」也好,是「無證據的指控」也罷,最要命的還是所起到的效果,已足以令「政府干預」被說成是真有其事一樣,也把陳文敏「打造」成「受害人」。

到今年6月1日,劉進圖又再在《明報》刊發題為〈給梁智鴻的公開信〉的文章,再一次擺明居馬向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施壓。難怪梁智鴻也不點名回應稱:「希望各界人士避免嘗試作出種種揣測,影響校務委員會決定」。

政府被指干預 證據從何而來?

這篇文章的震撼性雖不及2月那篇,惟與泛民關係密切的教協話事人就馬上予人配合,拋出「副校長任命不能再拖」一句作聲援,讓「校委會受干預」的印象繼續燃燒。

及至今年7月27日,劉進圖又再「出刀」,在題為〈權謀鬥爭取代循規管治〉一文,言之鑿鑿稱「以李國章、梁智鴻為首的親建制校委絞盡腦汁,想出了一條計策,就是委託一位重量級中間人游說陳文敏,希望陳文敏同意收到任命通知後馬上請辭」。

這下子可不得了,劉進圖文中提到的指控可謂極其嚴重也極其不道德,結果,7月28日原定圍堵校委會會議的港大學生、包括泛民政客在內的校外人士們,在此「爆料」刺激下,終於釀成7月28日晚上的衝擊校委會大風波,事件震驚全城。事發翌日,陳文敏在電台雖仍堅稱有校委透過中間人「勸退」他,但就承認此人並非李國章,而陳文敏被追問下,卻始終不肯透露所謂的「中間人」是誰,簡而言之,所謂的「中間人」只是陳文敏一面之詞,並無證據可言。陳文敏在電台節目《香港家書》中邊聲稱自己不熱衷於副校長之位,但卻又「不能讓步」,更揚言退出只會產生寒蟬效應,圖將自己的「受害人」形象提升到另一層次。

泛民配合行動 背後黑手現形?

必須注意的是,李國章、梁智鴻事後均已嚴正否認曾委託什麼重量級中間人游說陳文敏,但作出指控的劉進圖呢?即使陳文敏已指明李國章不是中間人,但跟2月一樣,劉進圖也是從沒有就指控提出證據來,像是擺出一副「講完就算」的態度。但大家又有沒有想過,就是經劉進圖這麼一說,學生相信了,校外人士也相信了,所以才會群情洶湧達致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作為資深傳媒人,劉進圖不可能不明白任何涉及「政治干預」的指控,性質均是極其嚴重的,絕不能捕風捉影,更不能編造故事,進行核實和提出證據實在是理所當然。然而,劉進圖屢次作出指控後,卻往往去如黃鶴。

只要我們仔細留意劉進圖有關港大事件的文章刊發後的情況,似乎都不難見到泛民政客的行動和陳文敏以「受害人」姿態現身。套用程翔一文的邏輯,劉進圖如此高調地「力捧」陳文敏,是不是也證明了這件事有背後黑手呢?

事實上,《文匯報》有關陳文敏處理捐款不當的指控,其後已獲港大審核委員會證實,並直言陳文敏處理捐款的手法「未達預期標準」。那麼為何某部份人仍然堅持《文匯報》的報道是打壓和干預,而不是「揭弊」此一傳媒的天職?

更重要者,乃如果如本文開首所述,若劉進圖三篇文章的指控都非事實(劉進圖本人從未提出確切證據),那麼所謂的「干預副校長任命」又從何說起?單憑《文匯報》的報道就會構成干預嗎?

套用程翔的邏輯,若把上述事件看成是佔領行動的餘波,向香港大學伸延,就不難看出其所以然的。而泛民這樣做,估計目的有三:1 )建構因佔中受壓的形象;2)營造非泛民人士出任大學領導不可的氣氛和3)以香港大學為突破口,進佔各大專院校、懾服香港知識分子。

讀者們,你們又認為如何呢?

原圖:rthk/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