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泛民政客與傳媒成了判官......
當泛民政客與傳媒成了判官......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因為太太許步明家族涉嫌囤地而被質疑有利益衝突案,廉政公署經過一年多的調查及徵詢律政司意見後,決定不再就有關案件作進一步調查。然而,當日作出舉報的泛民政客以及親泛民的媒體,卻竟然大造文章上綱上線。

譚香文竟要求廉署就調查交代

譚香文揚言,事件有明顯的利益衝突,但廉署沒有交代不調查的原因,令人質疑是否「官官相衛」云云,她更在facebook中發帖語帶侮辱地稱:「『老廉』玩了兩年說『無事』!雖然早已知道『無料到』,但想不到這樣『兒戲』!」

「廉署保密,密密實實」這個觀念經廉署多年來的宣傳,相信在市民心目中已是耳熟能詳。且正如公民黨的前廉署總調查主任查錫我今早在電台節目亦直言:「我不知譚香文期望廉署作什麼交代,廉署成立至今都已四十年有多,從來廉署都不會就個別調查作公眾交代,以及要交代什麼呢?」查錫我之言,可謂對譚香文這位前黨友來了一記當頭棒喝。

值得一提的是,翻查記錄,譚香文在二○○三年及二○○八年立法會選舉中兩度在會計界功能組別跟陳茂波較勁,兩人各勝一仗,且競選過程中更堪稱「火花四濺」。今次譚香文未審先判的反應是否與此相關?那就只有問問譚香文本人才能得到答案。

同時間,親泛民的媒體亦樂於「全面配合」,在頭版以「廉署終止查陳茂波囤地 譚惠珠執掌委員會同意 律政司拒解釋」為題作報道,似乎是想在有意無意間把事件牽扯到新任廉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的譚惠珠頭上。但觀乎通篇報道,卻看不出譚惠珠以至是委員會在整個程序上有任何不妥當或偏袒之處,甚至乎是詳情與經過也沒有。莫非,一切就只因為報道中「身兼人大代表與民建聯黨員的『梁粉』譚惠珠」這一句帶有標籤性質的敘述?

判決和執法不符「期望」即反臉

的確,不知由何時開始,一些舉著爭取民主、爭取公義大旗的政客和媒體在法庭判決又或執法機構的行動不符合他們的「期望」時,便往往大吵大嚷即時反臉,呼喊不公,高叫包庇,又或暗裡出招施以窮追猛打。但當大家真誠期望他們可以拿出論據又或證據時,他們卻往往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到底,在這些人心目中,法治精神到了何處去?抑或他們早把自己當作手執定罪權力的判官?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