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評則鳴】遺害甚廣、邪惡的「中國行動計劃」
【筆評則鳴】遺害甚廣、邪惡的「中國行動計劃」

近日有美國代理人傳媒報道,指華裔生物學家、耶魯大學教授林海帆的代表律師亞伯拉罕·瑞恩表示,美國司法部上星期已中止了針對林海帆的調查。或許讀者們都不太清楚,到底林海帆是什麼人,他又為什麼會遭到美國司法部的針對呢?

針對華裔學者

林海帆其實係非常出名的幹細胞生物學家,他在2018年當選為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另外,林海帆也在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等兼任教職,並在202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雖然林海帆當初被調查的原因,官方至今仍沒有確實答案,但有美國代理人媒體就引述熟悉上述案件的法律專家稱,此案件具有「中國行動計劃」的特徵,包括調查的對象是華裔學者,以及他們與中國的大學及研究機構之間有聯繫等等。

特朗普年代的產物

所謂「中國行動計劃」,其實是早於2018年11月,即前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任內,由美國司法部啟動,聲稱用於應對外國的安全和技術威脅,矛頭直指中國、防止美國科技被中國「盜竊」的計劃。有關計劃,一直被詬病披着「國家安全」外衣,但在執行時卻戴著種族主義有色眼鏡,令身處美國的華裔科學家,陷入無止境的恐懼和不安。

早於去年9月,美國頂級大學之一的史丹福大學,已有177名學者聯署公開信,要求美國司法部終止執行「中國行動計劃」;一眾學者在信中批評,「中國行動計劃」導致針對學術界研究人員的調查和起訴顯著增加,但大多數案件與知識產權盜竊或科學、經濟間諜活動無關。信中還強調,這些調查不成比例地針對華裔研究人員,造成的寒蟬效應令許多學者不願來美或留在美國。

另外,去年12月,耶魯大學有100多名學者亦發表聯署公開信,譴責並要求終止「中國行動計劃」。聯署人在信中指出,「中國行動計劃」極具侵略性和歧視性,而且不成比例地針對華人學者,質疑所謂的「清除美國大學校園間諜」,其實是對科學探究和學術自由的威脅。

計劃遭學者公開批評

上述學者們的批評,絕不是無的放矢,因為根據《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的調查統計,截至去年12月,「中國行動計畫」共涉及77個案例,共有148人受到指控,其中近九成是華裔,但絕大多數案件的指控都被駁回或基本上沒有生效。

例子方面,除了林海帆外,其他較著名的案例還包括:今年1月20日,美國司法部聯邦檢察官撤銷針對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知名學者、華裔教授陳剛的指控。另外,去年9月9日,「中國行動計劃」的首案,即因所謂「間諜案」而被審查的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華人教授胡安明,在美國法庭上亦獲得「勝利」,法院判定胡安明無罪,所有司法部的指控均不成立。

說到底,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本來對各國移民,理應有更多包容和支持,偏偏今日美國一眾主政的官員,卻對種族歧視置若罔聞,甚至是參與其中。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聖貝納迪諾分校仇恨與極端主義研究中心,早前公布調查結果,顯示全美各地「反亞裔」的仇恨犯罪數量,2021年較2020年增加339%,情況之慘烈,單看數據已可見一斑。

移民國家歧視移民

事實再一次證明,美國國內的系統性歧視,責任除了在民間之外,美國政府其實亦都責無旁貸。其實,美國政府本身又有何資格去歧視其他族裔的人呢?熟悉美國歷史的人都知道,美國這片土地最初的主人,其實就是印第安人。美國在歷史上通過屠殺、驅趕、強製同化等手段,系統性剝奪印第安人的生存權和政治、經濟、文化等基本權利,試圖從肉體和文化上消滅這一群體,早已犯下種族滅絕罪行。印第安人口從15世紀末的500萬,驟減至20世紀初的23.7萬,許多部落完全滅絕。

上述就是美國的歷史,亦印證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但卻竟然推出「中國行動計劃」等充滿歧視性的計劃,這國家到底有多不堪,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現任美國總統拜登政府,今年2月宣布結束「中國行動計劃」,但並沒有中止在這個計劃下所展開的所有案件。那麼,到底之後還有多少像林海帆一樣的無辜學者可以獲得「平凡」?大家真的要拭目以待。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33
好正
5
心心眼
2
好好笑
5
令人傷心
29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