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獨」,講嚟做乜
「港獨」,講嚟做乜

香港大學學生會官方刊物《學苑》最近引起全城熱議,原因並非有這刊物有什麼秘聞,而是被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點名批評。簡單而言,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指香港人不能不警惕的,是指《學苑》及其編著刊物《香港民族論》中有關香港人「民族自決」以至香港「獨立」可能性的討論。

本土主義不等同分離主義

近年有關「香港自治」及「港獨」的題目漸漸熱議起來,這兩個議題是源於本土主義的興起。以往,香港與內地經濟水平有很大的差異,令香港人有較強的優越感,以至對中共政權及內地人的輕視。回歸後港人對內地那種根深蒂固的輕視及隔閡無太大改變,結果出現了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口中香港人「人心未回歸」的說法。

然而,本土主義與「港獨」這種分離主義思想實際上並不一樣。簡單而言,本土主義較為強調地方的獨特性及自主性,很多國家的政府都不會過份打壓,會作出最大的容忍;而分離主義就截然不同了,它是要從國家中分裂出來,大部分政權都不會坐視不理,甚至是不惜訴諸武力。

「港獨」唯一結局:流血衝突無日無之

至於部分人口口聲聲說目前有關「港獨」的想法只是流於討論層面,根本不需要特首「大動肝火」。然而,在討論的過程中,理論基礎會愈來愈看似紮實,或會令人產生「獨立是可行的」的錯覺。但這群人未必想過,推動「港獨」最有可能會發生的結局:無日無之的流血衝突。北京當局早已表明不容許國家分裂,意味著以協商爭取「港獨」一途必不可行,那麼最後只能採取極端手段 ── 訴諸暴力。

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分離主義份子為爭取獨立,不惜發動恐襲甚至戰爭,造成大量傷亡。例如在中國,「藏獨」和「疆獨」都是通過暴力爭取他們的「獨立」訴求。試想像,他朝香港出現一批「港獨」份子,人數那怕只有一百幾十,在尖沙咀發動自殺式襲擊,情況將會是何等恐怖,相信沒有一個香港人希望看到這個局面出現。

礙於篇幅,本文對本土主義未能進一步論述,但卻仍想跟大家談談一名已故本港商人,他的名字叫馬文輝。近年,有人稱為他為「港獨之父」,因為他在上世紀50、60年代已在爭取「港人自治」,也經常討論自治及獨立的問題。不過,無論他的想法在當時看來是多麼瘋狂,他追求及爭取的仍只是「香港最大程度的自治權」,而非獨立。他曾表示香港跟新加坡不一樣,香港無自治獨立的條件,因為,香港太近深圳。箇中意思,盡在不言中。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