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筆錚錚】「棺材房」的地獄故事
【鐵筆錚錚】「棺材房」的地獄故事

近年,土地房屋問題已經變成大家「老生常談」之事,不少新聞故事都訴說住在劏房、棺材房甚至籠屋有多辛酸,亦有攝影展以基層在劏房生活為相片主題。今日筆者如常閱讀新聞,看到一則題為「十八床『地獄』 一人一故事」,講述居住在棺材房人士之慘況,在這個「十八床『地獄』」,有著十八個不同的「故事」;筆者心想,我們真的對這些「地獄故事」束手無策?還是只要大家敢取捨、多行一步,與我們同在的基層可以免受這種蝸居之苦?

 

「棺材房」的一人一故事

 

採訪有關新聞的記者,為了解生活在「棺材房」基層市民的狀況,特意租住了「棺材房」的板間床位一個月,每張床的面積只有15平方呎,較監獄「水飯房」獨立囚室還要細逾八成。就在一個400平方呎、間了九張雙層床間共18個床位,該記者發掘了一個又一個故事,並把這些「棺材房」形容為「地獄」。

 

在這些「故事」當中,教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頭髮半白、年約50的東叔(化名),月入1.2萬元,算是「棺材房」當中的高薪一族;由於入息超過了單人申請公屋的入息上限數百元,在喪失申請公屋資格的情況下,只好一個人生活在「棺材房」。東叔其實可以付上較高租金租住面積「大一些」的劏房,但如果租住劏房,等於放棄自己「可支配收入」的相當部份,所以「與其將一半人工用來交租,倒不如給自己多個錢用」。

 

房屋問題 非不能逆轉

 

筆者不是居住在劏房甚至棺材房的人士,無法「切身處地」感受到他們的無奈;可是,筆者心中卻有強烈的疑問,這些房屋問題真的無法解決嗎?過往我們沒有足夠土地,政府移山填海,開闢了沙田、大埔、荃灣、將軍澳以至東涌等新市鎮;但今日房屋問題又趨嚴重之時,我們卻還在爭拗要填海還是發展棕地,這些選項不是可以一併考慮的嗎?

 

數日前,一個智庫組織倡議在東大嶼山附近填海2,200公頃土地,興建數十萬房屋單位供70至110萬人居住,當中七成或以上住宅用作興建公營房屋,有人質疑這會影響生態、造價又偏昂貴。但筆者絕對贊成此舉,因為當房屋問題已令到基層生活在如同「地獄」一般的地方時,再磋跎歲月,就等同要基層繼續受苦。支持填海,不能夠即時解決房屋問題(還須其他中短期土地房屋政策配合),但這至少讓基層以至邊緣中產看到「安居樂業」的希望。反對這些計劃的人,筆者實在質疑他們到底是為基層發聲,還是為基層生活「火上加油」!


原圖:大公報微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