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回望】重視白皮書裡的重視
【一周回望】重視白皮書裡的重視

《「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踐》白皮書在剛過去的周中甫一出台,立即引來政圈大小人物熱議,比較一下建制與泛民兩派截然不同的回應,其實是新聞背後相當有趣的一件事情。
 
建制派人士回應時,多表示白皮書沒有什麼新的內容,無異於中央政府一貫政策,只屬中央對本港立場的一種重申云云;至於泛民就不同了,他們煞有介事地指稱中央「靠嚇」,甚至乎在舉不出證據的情況下便自行對號入座,實牙實齒稱白皮書是旨在打壓「佔中」。
 
建制的保守與泛民的敏感
 
作為回歸後中央首份就著香港事務發表的白皮書,整份白皮書長達23000多字,製作時間長達一年,且翻譯成七國語言,其意義及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若簡單地概括白皮書為單純的一份「重申」,無疑予人有點避重就輕且表態略嫌保守。但同樣地,先入為地將白皮書說成是恐嚇及打壓,也顯然是誇張失實和過份敏感。在這方面,律政司司長袁國強算是說得中肯,他寄語大家要看清楚白皮書的上文下理,不要斷章取義,也要避免以陰謀論角度詮釋。
 
依筆者的觀察,整份白皮書固然針對著近年的「港獨」及反內地的本土化思潮蔓延而嚴正重申「一國」的原則,再進而談及中央對港擁有全面管治權,以求讓這些動搖「一國」的行徑知所警剔。但更清楚的一點,是中央透過白皮書帶出了一個訊息:中央長期以來支持香港,更希望香港能實現普選。
 
雖然有人覺得附錄所列出合共約40項香港回歸後的成績和兩地合作交流的成果是中央一種自我的炫耀,但最重要還是數字不會騙人,這些成績和成果是確確實實存在的,況且,與其看成是炫耀,倒不如從好的一方面想,中央此舉無非是希望港人感受得到中央對香港的支援,且這是有實際數據可佐證的。
 
中央之重視體現字裡行間
 
另外,白皮書內不少字句均顯示出國家對香港的重視,包括:香港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始終高度重視香港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行政長官最終達至普選產生是中央政府作出的莊重承諾;中央政府真誠地支援香港的民主政制向前發展;香港可以充分利用內地廣闊的市場腹地和豐富的要素資源;香港對國家擁有「視窗作用」、「橋樑作用」、「助推作用」和「借鑒作用」;內地要尊重和包容香港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內地可以借鑒香港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等等。大家需要清楚一點,這一份白皮書通過七國語言面向全球,這一字一句絕不可能是信口開河,否則中央便隨時落得失信於天下的窘局了。
 
的確,「一國兩制」作為全球破天荒的嘗試與構想,「兩制」如何相互尊重相互借鑒,在回歸至今仍未必完全做得好也的確未完全得做到,但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卻是鐵一般的事實。令人遺憾的是,香港一部分理應屬於精英分子的政客,整天卻只顧叫喊「被赤化」,卻似乎從沒想過如何做好本身,進而正面影響著內地。類似的情況,其實正正是未能做到「兩制」願景的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凡事理應先求諸己,再求諸人,這是社會各界應該思考的地方。
 
總括而言,白皮書在政改關鍵時刻出台,一來是希望喚起港人對「一國兩制」的正視,二來則希望令港人體會到國家對香港的重視,並對這種重視能予以重視。無論最終的收效是否一如中央的預期,但以上兩點白皮書的原意,是任何人也不應扭曲的。

原圖:isd.gov.hk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