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綠置居真的不好嗎?
【諸行無常】綠置居真的不好嗎?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任內第一份《施政報告》,土地房屋政策繼續成為各界最關注的議題,除「港人首置上車盤」受到關注外,不少人都質疑「綠置居」(即推出專為公屋戶而設的資助自置房屋)的實效。綜觀媒體以至網上言論,有意見批評「綠置居」妨礙公屋流轉、令公屋輪候冊的基層市民更難「上樓」,甚至指政府「迫人買屋」,這些評論是事實嗎?協助市民置業,不是回歸以來一貫且獲得市民支持的政策原意嗎?

無礙公屋流轉

把部分土地撥作興建「綠置居」,並不會影響公屋流轉。第一,綠置居主要對象為公屋戶,他們購入「綠置居」單位後會交出原來的公屋單位,在「一換一」的情況下,不會令公屋單位減少或阻礙流轉;第二,即使購入「綠置居」單位是等候「上樓」的人士,既然他們可以通過資產及入息審查買到「綠置居」,自然不用再等上公屋,所以亦不會影響流轉。

當然,在公屋戶購置「綠置居」並交出原來的公屋單位後,房署或房委會需要在原有單位進行修復工程,但整體時候亦不過六個星期,老實說,批評「綠置居」會妨礙公屋流轉,明顯不是事實。再者,倘若公屋戶能搬進新建的「綠置居」又成為業主,「綠置居」的質素較好、更新淨,公屋戶的生活質素會因而得到提升;另一邊廂,本身居於劏房的基層市民,可以遷入翻新了的公屋單位,生活環境改善了,會感到十分欣慰。

有一點千萬不忘記,他日原公屋住戶因購入「綠置居」而騰出公屋單位,這些騰出的單位將會是來自香港不同地區;換而言之,公屋輪候冊上的市民,將來若然「揀樓」,所選的單位亦不會單集中在那些離傳統市區較遠的新發展地區,這相信也是輪候人士所樂見的。

市民想有自己的家

筆者深信,絕大部分公屋戶以及正輪候公屋的人士,都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有「瓦遮頭」甚至在能力範圍內可以「置頭家」;「綠置居」的出現,正好給予負擔能力有限,但又想置業的人士一個機會。政府一直以來的房屋政策目標,也是希望提高置業率,讓更多市民擁有自己的安樂窩。

同為基層出身、住過公屋的筆者,也是一直希望擁有自己的家。倘若綠置居不成功,在第一次開賣時又豈會超額認購十幾倍?退一萬步講,即使經濟情況逆轉,「綠置居」無人問津,政府把其單位撥回做公屋單位,大家又有何損失呢?

原圖:stheadlin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