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行無常】無視學生道德 轉移視線無助解決問題
【諸行無常】無視學生道德 轉移視線無助解決問題

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喪子」,教育大學竟然出現「恭喜」蔡若蓮喪子標語,引起社會一片嘩然,有意見要求教育大學嚴肅調查、處理事件,若涉事人物證實為教大學生,必須予以適當懲罰。就在社會人士要求學校糾正歪風之際,筆者昨日閱讀《生果報》,竟看見一位筆名為「田心木」的自由撰稿人,欲轉移視線,把責任推到政府前官員身上,筆者敢問一句,只談政府責任,不談如何糾正學生道德,有助解決問題嗎?「田心木」所指的涼薄青年,是由那些涼薄之人教導出來的嗎?

回到「恭喜」事件本身

根據「田心木」的說法,「涼薄的青年人」應是由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以至前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教導」出來的,筆者先不評論「田心木」的指控是否合理,又是否無視當時語境而斷章取義吳克儉以至羅范椒芬的說話,「田心木」有以事論事,譴責疑似教大學生所作之歹毒言論嗎?有關言論是否應受到懲罰嗎?這些問題「田心木」都似乎沒有回答,或許他只是一心「轉移視線」,把事件描繪成「千錯萬錯,也是政府或前政府官員之錯」!

將心比己,倘若是平常人有家人因為抑鬱症而墮樓離世,有人會認為這值得「恭喜」嗎?事情本來就是黑白分明,清清楚楚的道德問題,有些人把這些問題說成是「反抗政權」,像「田心木」之流則諉過於政府或前政府官員,政見不同與是否可以詛咒別人的家人,是兩碼子事嗎?諉過於其他人,一味「轉移視線」,根本對解決問題毫無幫助。

懲罰與教育並無抵觸

或許像「田心木」之人並無蔡若蓮的切膚之痛,所以撰寫文章以「政治導向」為主,未有正視學生之道德問題。不過,筆者必須指出今日不正視學生之道德觀問題,他日學生以至正長大的學生的行為只會變本加厲。當「田心木」以「香港變成懲罰良善,獎勵奸邪」形容事件時,敢問「田心木」所指的「良善」是指誰?是「恭喜」蔡若蓮家人離世之人士嗎?教育學生當然重要,但面對如此惡劣言行,又是否可以「只教不罰」呢?

筆者認為,教與罰很多時候都是不能分開的概念,有時候要教,教而不善則難免要懲罰。在今次事件,如果作出惡劣言論的為教大學生,校方應該讓他們接受懲罰,讓他們知道犯錯的後果,才是真正的教育;當他們認清楚後果,知道後果的嚴重性,他們就會避免犯上同樣的錯誤。而不是將他們的錯,說成社會的錯,然後就免於罰。

政治總有紛爭,但道德界線往往非常清晰,當有些行為明顯已超越道德界線,而學校有正規調查程序、校規處理事件,個別人士欲阻止學校採取正確行動,其實既害苦學生,又會向社會傳遞出錯誤訊息。再者,今日有青年人如此涼薄,真的是政府或其官員、前官員造成的嗎?這種幸災樂禍、倒非成是,甚至教導青年可以「踩過界」的言行,到底是誰鼓吹起來?相信心清眼亮的市民心中定有答案!

原圖:stheadlin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