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安老的刻板印象
扶貧安老的刻板印象
特首梁振英日前發表網誌,題為「扶貧安老 共享繁榮」,內容講述特區政府近年扶助弱勢嘅社福政策,以及綜援個案下降等數據。網誌發佈之後,有媒體隨即話政府「吹」政績;係唔係「吹」呢,應該以事實為依據嘅,今屆政府扶貧工作範圍好闊,除咗幫綜援、公屋戶,就連「非傳統」嘅貧窮戶都有支援,效果仲相當唔錯添。   在職、兒童及老人貧窮問題亦須處理   大家可能會覺得住公屋、拎綜援嘅人就係貧窮,但其實貧窮嘅種類絕對唔止得一兩種,無錢、無工要拎綜援、住公屋,故然係貧窮嘅一種,但係有工作、無住公屋嘅人,一樣可以係貧窮,呢啲叫「在職貧窮」;試想下,如果一家三、四口靠男戶主搵一萬幾千糊口,仲要住喺租金貴公屋三、四倍嘅劏房,呢一種「在職貧窮」嘅住戶,分分鐘環境仲艱苦過公屋戶(公屋也有「在職貧窮」的情況),咁係咪要幫呢?如果無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又無得住公屋享有較低廉嘅租金,我哋嘅社會係咪要任由佢哋喺「自由市場」下競爭生存?   喺「在職貧窮」住戶入面,既然爸爸、媽媽收入有限,亦會出現好多「兒童貧窮」嘅狀況,大家唔好以為「兒童貧窮」只係無錢上興趣班、無得去旅行或者無錢買電腦上網,兒童成長喺貧窮家庭,最嚴重嘅問題係佢哋食飯嘅時候連營養吸收都唔夠,影響埋發育同成長。如果根據領取綜援嘅準則,佢哋未必得到任何補助,但係喺特區政府財政穩健嘅情況下,囍雨絕對贊成政府幫呢啲家庭一把。   社會政策就是財富再分配   至於「老人貧窮」嘅問題,囍雨認為唔只住公屋,就算住私樓、退咗休嘅老人家,一樣會面臨貧窮問題。囍雨讀書嘅時候因為做功課訪問過一啲老人家,佢哋無攞綜援、無仔女接濟,兩公婆無乜儲蓄,生活就係依靠果時每個月一千蚊鬆啲嘅生果金生活,咁少錢食乜好?一係就一餐餸分幾餐食,一係就買一啲平得嚟就嚟過期嘅食物再煮嚟食。喺退休保障(不論貧富或有經濟需要方案)未有具體政策方向之前,對呢啲老人家嚟講只能夠「慳得一蚊得一蚊」,對一個關顧老人家嘅政府而言,囍雨認為最好就係「畀多一蚊就一蚊」,連同長者兩蚊乘車優惠,囍雨真心認為呢啲錢無得慳亦唔需要慳,因為幫助有經濟困難嘅長者,並非「施捨」,而係義務。   對於福利開支喺過去四年增加55%,有啲人會諗政府係咪應該咁用錢,但誠如特首網誌所寫,失業綜援、低收入綜援個案跌至新低嘅數字話畀話我哋聽,如果用多咗錢會「養懶人」,呢啲數字又點會跌至新低。囍雨反而會認為,呢啲措施鼓勵就業之餘,亦恰到好處幫到有唔同需要嘅人。貧窮分好多種,無論係老人、在職、兒童抑或無業的貧窮個案,政府有能力都應該幫;社會政策,本來就係透過財富再分配,幫助社會弱勢人士,如果只係睇住盤數,但基層生活水深火熱,盤數再靚都無用。   原圖:takungpao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