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航天員有望最早於2026年執行首次飛行任務,一齊為佢哋打氣!//
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今日(23日)上午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召開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宣布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將於明日(24日)即第十個「中國航天日」,下午5時17分發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林西強表示,執行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由陳冬、陳中瑞、王杰3名航天員組成,陳冬擔任指令長。
林西強表示,航天員陳冬執行過神舟十一號、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相隔兩年再次擔任指令長。陳中瑞和王杰均來自於國家第三批航天員,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其中,陳中瑞入選前是空軍飛行員;王杰入選前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
神舟二十號任務是中國太空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五次載人飛行任務。林西強表示,任務主要目的是與神舟十九號乘組在軌輪換,在太空站駐留約6個月,開展太空科學與應用實驗,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及貨物進出艙,進行太空碎片防護裝置安裝、艙外載荷和艙外設備安裝與回收等任務,開展科普教育與公益活動,以及太空站搭載實驗,持續發揮太空站綜合應用效益。
林西強表示,按計劃,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約6.5小時後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形成三艙三船組合體。在軌駐留期間,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將迎來天舟九號貨運飛船和神舟二十一號載人飛船的來訪,計劃於今年10月下旬返回東風著陸場。
林西強又指,目前,船箭飛行產品質量受控,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地面系統設施設備運行穩定,具備執行發射任務的各項條件。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與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後,計劃於4月29日返回東風著陸場。
陳冬、陳中瑞、王杰隨後亦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乘組指令長陳冬表示,對圓滿完成任務充滿必勝的信心。
陳冬表示,乘組經過長時間的組隊訓練,彼此間非常了解,默契十足。不管是飛行員還是工程師出身,在共同訓練與生活中相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團隊既展示出飛行員精準的操控能力和敏捷的思維,又展示出工程師嚴謹的態度和紮實的理論功底。他說:「我們三人勤奮、堅韌、細致、團結,為任務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我對我們的團隊充滿信心:合,三頭六臂,群策群力;分,各司其職,獨當一面」。
他又稱,根據計劃安排,這次任務有複雜的出艙活動、精細的實驗操作、日常的維護維修等挑戰。他說,乘組秉承「地面多備幾手,天上才能得心應手;地面拼盡全力,太空才能應對有力」的理念,做到訓練時間有保證、內容有保證、效果有保證,對圓滿完成任務充滿必勝的信心。
陳中瑞表示,自己守護祖國藍天時,便懷揣著太空夢,「我想著能飛得高一些、再高一些,衝出大氣層,去領略浩瀚的太空。」他說,自己現在幸運又幸福:「生逢新時代,我是幸運的;能夠將個人夢和中國夢、航天夢緊密相連,我也是幸福的。」
作為首個執行飛天任務的內蒙古籍航天員,王杰說, 2003年,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內蒙古順利著陸,自此他對航天產生了憧憬。他在上大學時選擇了航天專業,畢業後成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後來又幸運地成為航天員。
他表示:「為了能夠早日飛天圓夢,訓練的每一天我都不敢放松,考試的每一分都不敢放過。如今,我終於即將迎來自己的首飛。感謝新時代,讓我們每個人有夢可追、追則必成。」
另外,會上透露,國家第四批航天員自2024年8月入隊以來,按計劃開展航天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等多項訓練和部分專項訓練。其中,港澳航天員入隊後,很快適應了工作和生活環境,迅速融入航天員隊伍,訓練勤奮刻苦,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目前正在開展航天專業技術相關學習和訓練。港澳航天員作為載荷專家,預計最早將在2026年首次執行飛行任務。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