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吸引到更加多嘅人才,一定可以為國家作出更多貢獻!//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聖潑在圈傳媒與廣州廣播電視台聯合製作的特備節目「焦點短打-我在灣區看兩會」上,談到要打通國際高端人才在大灣區工作就業生活的難點或困難,包括在稅務制度方面如何能銜接好,令港人港稅能夠涵蓋整個灣區範圍,甚至可以更積極的,就是可以讓一些高端人才直接在香港交稅,令他們在稅務方面更有信心,也享受一個更好的優惠。與此同時,我們也要考慮他們的衣食住行,特別是通勤方面,應該繼續不斷加強大灣區的通勤效率,包括在原居地工作簽證等等各方面,統一考慮他們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困難,做多一些工作。
而在引進人才方面, 李聖潑認為,培養人才、培育人才也是香港一大優勢,只要能夠創造一個好的人才環境,令人才入得來,而且留得住,又用得好,他認為無論是對香港的發展,或者是進一步服務大灣區的建設,甚至是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都有很大幫助。
李聖潑指出,在發展新能源方面,中國在世界上處於非常前列,甚至領先於世界,是一個非凡成就, 我們很值得驕傲,但同時也看到裡面有些問題。他表示,在新能源行業裡面,「內卷式競爭」確實有點厲害,例如太陽能行業,去年基本上整個產業鏈上所有公司,竟然都不賺錢,甚至是虧錢。這就是因為競爭太大,逐步引致大家打價格戰。他表示,今年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裡也提到要整治「內卷式」競爭,而且它是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角度,去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他認為這個方向是很正確的。
他又指,香港在新能源發展方面,綠色低碳發展定必是未來一個大市場,所以他認為香港如果能夠把握好這個機會,去做好這個碳交易市場,亦是一個很好的貢獻。李聖潑表示,最近大家都看到資本市場開始活躍,未來很多內地的綠色新能源企業也會考慮來港上市,甚至以香港作為向國際投資或走向「一帶一路」國家進行投資的重要國際總部或戰略支點。凡此種種其實都是香港可以為國家綠色發展作出的貢獻。他續指, 在作出貢獻的同時,香港也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發展商機。
至於近年大家都關注人工智能,李聖潑認為,在持續推進「人工智能+」的戰略時,要永遠記住人才是主體,人工智能只是輔助,所以不能夠顛倒主次,要及早在人工智能正在萌芽發展的階段,立法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他建議,要考慮包括數據安全,怎樣追溯和標註人工智能的來源等,讓大家建立有一種習慣,有一個標準,就是當你用了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請你在那裡標註,例如「此圖片或此視頻由人工智能生成」,由這件事開始做,其實會更加幫助我們去分辨哪些是AI生成,哪些是人類的原創,畢竟人類的原創是很重要的。所以,他認為一定要及早地去制定一個規範、健康的人工智能發展體系。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