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C 成立40 周年的反思
ICAC 成立40 周年的反思

猶記得我年輕時,目睹香港社會貪腐成風,將70年代的香港形容為全球最貪污腐敗的地區之一,此說是毫不誇張。那時,貪腐不僅廣泛,公開且是有組織集團行為,用一句英文俗語來形容當時貪污的廣泛性,就是「from womb to tomb」(從母胎到墳墓),嚴峻程度可見一斑。這混沌得令人心寒的狀况,在1974年終於出現重大轉機,那年,廉政公署(ICAC)宣布成立。

消息公布,社會上擁護者眾,但心感疑惑者亦不少。因在那之前,港英政府亦曾多次表示要「嚴打」貪腐,結果是「只聞樓梯響」,不見有實際有效行動,令市民信心盡失。社會有部分人甚至懷疑,ICAC可能只是政府的「臨時組織」來平息民憤,數年後就會解散,因她當時的辦公室是租用商業樓宇,職員亦是以合約形式聘用!

我清楚記得,ICAC第一宗針對商業貪污的起訴,對象是一名在當時四大英資集團之一的高級經理。ICAC的行動馬上引發商界不滿,各商會紛紛發表公開聲明,指摘ICAC行動是「干預」,又稱ICAC只應處理政府貪污個案,不應「越界」干擾商界運作。

靜默的革命

雖然ICAC面對來自各方阻力,但歷史終究證明ICAC創造的奇蹟——令香港從貪腐的重災區,蛻變為世界上最廉潔的地區之一!能成功戰勝這場「靜默的革命」,除因為ICAC工作人員上下一心的使命感外,亦因為得到政府和民眾的堅定支持。對比之下,許多跟40年前香港同樣腐敗的國家,即使部分已落實「民主」選舉,但貪污問題仍然,甚至變得更差。

九七回歸前,還記得國際傳媒都大力「唱衰」香港,說「香港已死!」「香港會由廉潔之都變成貪污之都」。但事實證明香港特區還是保持廉潔。廉政公署的成功,讓世人對香港刮目相看,亦令香港成為全球打擊貪腐的典範。香港ICAC的模式獲不少國家借鑑,紛紛成立自己的ICAC。

因為ICAC,香港改善了法治制度、公平競爭環境和商業誠信,讓香港成功把握住八、九十年代經濟起飛的機遇,表現惹人艷羨。在ICAC成立後的30年間(1974-2004),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3.6%,比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下的任何經濟體都要高。直到今天,香港仍是全球第三最吸引外貿投資的地區,僅次於美國和中國。故出現一種說法:「香港勝在有ICAC!」商界亦理解到ICAC對香港營商環境的貢獻,六大商會更全力支持ICAC,並合作成立「香港道德發展中心」。

70年代初期,我首次出國旅遊前往菲律賓。那時,該國富麗堂皇的五星級飯店、現代化的商場和高級餐廳,都讓我驚歎不已。那時的菲律賓,是亞洲第二經濟強國,僅次於日本,香港則瞠乎其後。事過境遷,今天香港經濟發展早已將菲律賓這所謂民主國家遠遠拋離,關鍵就是香港的廉潔相比菲律賓的貪污!前數年,我曾以反貪顧問身分到訪菲律賓,菲律賓人對香港經常有人遊行反政府,覺得很奇怪,對香港反貪腐的成就由衷讚歎,並直言:「香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港人身在福中不知福

筆者認為,ICAC的成功有以下兩點啟示:

1. 改革社會存在已久的深層次問題,從來都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總會有既得利益者跳出來拖你後腿,想方設法讓你的努力付之東流;

2. ICAC的成功彰顯了香港傳統精神,讓我們明白,政府的使命感加上群眾的支持,我們能完成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創造奇蹟!

今日香港,面臨這個時代給予我們的各種難題,但筆者充滿信心,只要秉承幫助我們渡過難關的香港精神,連貪腐這樣巨大的問題都能解決,任何其他難題都應可迎刃而解。在廉政公署成立40周年之際,我誠摯呼籲廣大市民,繼續支持讓香港人充滿自豪感的ICAC,讓它繼續擔當維護本港廉潔社會的「衛士」,及成為特區政府解決深層次矛盾的「助力」。

正如那句口號,「香港,勝在有你同ICAC」,故無論是ICAC還是香港的成功,都離不開每一個市民的支持。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2月15日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