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港醫療專業服務發展機遇
把握港醫療專業服務發展機遇
回望十年前沙士爆發,病毒造成二百九十九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三十八億港元,香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我們不應只付出了代價!我們可否從中及以後取回一些「得著」?香港醫護人員在沙士爆發期間臨危不亂,堅守崗位、鍥而不捨地找出沙士由冠狀病毒所引起,並且救回一千四百五十六名沙士病人,獲得市民讚賞,更受國際社會的注視及肯定,建立了良好的專業形象,擦亮了我們的「品牌」。   服務境外人士  拓展商機   香港醫療專業服務有條件向外發展,但並非要「輸出」醫生,而是醫生以香港為發展核心,「輸入」境外人士,醫生在港為其提供檢查或治療等醫療服務。此舉有助拓展醫療方面的商機,亦可避免香港流失醫生。   事實上,醫生為香港重要的資產,每名醫生的培訓成本高達三百八十萬港元公帑,故香港醫療專業發展的大原則必須先滿足本港市民的需要,只有在資源有剩餘時才能在本港為境外人士提供醫療服務。   醫生專業比較律師、會計等其他專業服務不同之處在於,醫生為病人診斷時必須面對面問症,進行治療及手術時更要直接接觸病人身體,並非如其他專業人士般能以電腦遙遠控制及提供專業意見。   我認為要發展香港醫療專業,須由特區政府策劃發展藍圖,推出相關政策支持。香港公營醫療服務基本責任為服務香港市民,但私營醫療服務則有剩餘時間及資源向境外人士提供服務,尤其私營專科服務。   私營醫療宜善用剩餘資源   我們要先確認擁有剩餘資源及具有發展優勢的醫療專科服務,並確認那些內地城市推行先導計畫,以內地人士為服務對象。然後,在該些城市建立訊息發放渠道,發放符合香港醫務條例規定的醫療服務資訊。同時,要在該些城市設立病人篩查中心,目的只是為有意接受香港醫療服務的人士進行篩查工作,但並非提供全面的醫療服務。除了上述安排,香港亦有需要增加軟、硬件配套,例如護士人手、私營醫院手術室及床位、交通安排、病人及家屬陪同的入境簽證(數星期至數月簽證)等。   香港私營醫療服務擁有發展條件及空間,若加以利用將能把握商機、善用香港剩餘資源,不但為香港醫療服務增值,為本港創造商機,更可使內地同胞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成為三贏局面。   原文轉載自 《星島日報》 2013年4月5日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