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待風波賠款了事 憂讒缺承擔
款待風波賠款了事 憂讒缺承擔
正當政府將收緊問責官員的利益申報機制,把家屬親友也包括在內,突爆出國泰航空的「款待門」事件,多名過往曾炮轟官商勾結的議員亦涉其中,令事件充滿反諷性質的戲劇張力。   利益團體作游說 合情合理   雖然,有政黨和議員火速認錯兼賠錢,令爭議有所降溫,但卻為是非曲直帶來更多的迷思,究竟接受款待「收機」有沒有錯?錯在哪裏?往後還要不要去?接受款待是否就是被收買?現行的利益申報機制還算不算數?在此之上還要加上甚麼社會觀感?   日前8名立法會議員及一名行政會議成員接受國泰航空邀請攜眷到法國「考察」視收新飛機,當中包括觀光行程。國泰航空事後發聲明,指考察途中談及第三條跑道擴建、廉價航空牌照和航空業勞工短缺等事宜。由於有關議題涉及公共政策和公帑開支,需經由行政立法兩會討論審批,因而被質疑為一次公務游說之旅,擔憂一眾被接待議員在「雞髀打人牙骹軟」之下,在審議有關議案時向國泰作政策傾斜。坦白說,綜觀金權政治的負面經驗,公眾的憂慮是合情合理。   不過,部分政黨和議員的自清行動,卻讓事件變得有點對號入座,自認犯罪的感覺;亦令事件愈描愈黑,甚至形成未審已定罪的社會觀感,情況令人憂慮。   首先,在任何的競選和議會政治中,不同的利益團體,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對議員和官員進行游說工作,都是合理正常的。即使官員議員、議員與議員,及政黨與政黨之間,都長期存在形形式式的游說拉攏活動,這都是議會工作的常態。當中,有形的界綫共有兩條,就是官員和議員的利益申報制,以及廉署的防止賄賂條例。   道歉「回水」 有卸責之嫌   今次的國泰「款待門」有沒有錯?錯在哪裏?相關人士需付出甚麼責任?只要翻閱有關法規,便白紙黑字,一清二楚,既毋須爭拗、更不容詭辯硬拗。不過,部分政黨和議員的道歉「回水」,即時將這些公事游說全皆抹黑,亦將參與其中的議員官員也一律抹黑。先例一開,往後的議案討論,便將失去事先協調迴旋的空間,成為劍及履及的公開廝殺。   其次,作為上市集團,每位數萬元的豪華招待,若不「順便」進行游說,絕對是有負股東期望。因此,今次行程屬於游走法規邊緣的「擦邊球」,有爭議、無犯法,但卻是誤己累人。往後應如何因應社情轉變而改善糾正,國泰航空與其他利益團體都應細心思量;但今趟慘被污名,亦反襯民粹凌駕法制的無奈!再其次,今次的焦點,在於部分政黨和議員的前恭後倨態度,歡歡喜喜的行程,既有加插私人活動,亦有微博傳真,但在面對輿論質疑時,便即時變臉,既有道歉,亦有「回水」,卻予人卸責有餘、誠心懺悔不足的感覺。   因為,第一,「回水」不代表認錯,政治敏感度不高這說法亦難服人,我們要求一個可以讓人真正接受的說法。第二,除國泰航空外,有關政黨和議員,還有沒有參與其他類似的商業性公務款待?如有,將會作出怎麼樣的交代?我們要求的不是擠牙膏式的道歉回水。   畏讒畏譏 觀感凌駕法律   第三,即使是國泰航空的款待,也早於05年開始,其間曾經接受款待的一眾議員,會否一併道歉回水?第四,有關政黨和議員往後會否一律謝絕所有與商業機構或利益團體的接觸往來?會否就此訂立指引,並公告天下,將監察權交給社會?   其實,問題的關鍵在於議員本身,他們在享受款待後,會是「耳仔軟」、還是「白飲白食」、抑或是擇善堅持,這都取決於議員的政治操守和智慧。如果只是一次價值數萬元的5天旅遊款待,就可改變對政策的價值判斷和投票取向,則對於這個議員,不談也罷。   須強調,若是堅持最高道德要求,這些議員若認錯,不是道歉回水,而是鞠躬下台。不辭職,還談甚麼負責!話需說回來,若是游說沒違規、依法已申報,在出現新法規之前,有關議員何錯之有?   道歉回水的理據在何?沒犯法,先認錯,除了作賊心虛之外,只有一個可能,就是憂讒畏譏沒承擔,別人罵一句,自己就退一步。作為公職人員,社會觀感固需重視,但任讓社會觀感凌駕法律規制,是否要將香港回到清教徒社會?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13年8月27日   圖:Wikipedia - Wing1990hk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