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我向《明報》進一言
容我向《明報》進一言

我是《明報》的長期讀者(十一二歲已初讀金庸先生連載),也是投稿人,和《明報》很多員工相識有時、交往多年。只想在此向《明報》進一言。

近幾年,讀《明報》多了些奇怪感覺,某些日子依稀好像新聞版面和社論有「各說各話」。新聞版面上「評論化」(Editorialising)的情多了,在《明報》來說,不是好事,因為這是與新聞正道背向而馳。某些報紙颳起的歪風,吹到了《明報》?再誇張一點說,內部不同意見浮了面,是否在版面上半明不暗地對幹?

首先聲明,這是我長時期觀察的感覺,不能馬上提出哪年哪天這版及那版就是佐證。最近在《明報》發生的事,更加強了感覺,所以,不避諱提出來。

不避諱提出來

新聞報道應該是不偏不倚

(unbias),堅守事實,下筆中肯。記者是人,個人當然有意見,甚至有強烈傾向,不足為奇。但在工作崗位上,記者必須盡量放下個人喜惡,看事實、查證據。這才是專業,也是讀者及社會尊重新聞界的理由。

部分傳媒中人把香港二分化,把社會事件及人物視為非白即黑,忘記了新聞是看事實、講證據。只顧高呼我是真理,站我這邊就是正義,在我對立面的就是邪惡,打擊對手就成了義不容辭的使命!這樣一來,身分雖則還叫記者,其實立場又偏又倚,不中立更不中肯。沒有了本質,他們還是記者嗎?

我們應該怪責他們嗎?有人說,人年輕時,誰不充滿理想, 「自覺」正義?不過,新聞工作的專業操守要求有別。記者下筆偏差,政治理念掛帥,大聲高喊:我在替天行道!大家接受嗎?讀者或許可以同情,市民可以選擇繼續買或不買。至於傳媒內部,專業的管理層應如何處理?堅持專業還是放任姑息?

看看最「正義」、至「民主」的美國,為打擊恐怖分子,用無人飛機在阿富汗投下炸彈,殺死無辜市民,有長者有幼童。美國人死傷就是恐怖謀殺,阿富汗平民被殺, 那只是「collateraldamage」(附帶損失),死於不幸,賠些錢,送幾隻羊,sorry 幾句又算了。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傳媒如何處理就是決定大的看法,對嗎?

我們活在一個道理愈來愈不清楚的社會,究竟傳媒、報章及記者是協助我們看得更為清楚,還是令我們只看到他們想我們見到的印象?專業、負責任的傳媒及傳媒人的工作、他們的使命是什麼?他們又在做什麼?

我們活在一個道理愈來愈不清楚的社會

我以前擔任新聞管理工作及總編輯時,也曾遇過非常能幹的記者,調查工作做得很好,文筆又好,是難得人才。當發覺,該人只顧針對一方,任何不利他支持那一方面的新聞,不是無能為力,就是諸多推搪,雖則愛才,但一定割愛。最初此人此等行徑只是暗中進行,及後被發現,必定大義凜然,呼天搶地,指摘管理層沒良知,出賣這樣那樣。

這類事件早在年輕時遇過,當年的老闆老報人冷冷地回答:有了私心,只顧私利(不需只是金錢利益),利用報紙公器來達到個人意圖的人,只是在下毒謀殺該報紙的公信力,更是毒殺整個新聞界,負責任的傳媒怎能聘用?今天有多少人在擔任記者工作,實則是公器私用,利用報紙,為自己支持及相信的政治力量服務?

劉進圖先生是同行,也是朋友,他受暴力殘害,我和香港所有人,同樣震驚,同樣難過,最希望他早日康復,警方破案緝捕了兇手及幕後主腦,法律制裁。

當日,劉兄生死未知,大家震驚之際,一些狂熱政治分子馬上把事件定性與政治有關,含沙射影、攻擊政治敵人。一時間,他們的胡言確實成為網上及個別傳媒的主流方向。《明報》張健波先生公開告訴大家,已將《明報》近日「得罪人」的報道交給警方,希望有助找出兇手及幕後主使者,網上及坊間卻馬上冒出攻擊,指控《明報》管理層為何提供那麼多「本地新聞」給警方?

這些政治狂熱之徒,是關心找出真正兇手?還是不論證據,只把矛頭指向特定一方,揣測謠言,利用這次襲擊,打擊他們憎恨的人?事實上,調查罪案怎可能不交給警方,由警方查個水落石出?難道大家在網上亂說一通就可以找出兇手,保衛新聞自由?

網上亂說一通就可找出兇手?

當有人刻意一而再、再而三用污穢的政冶手段玷污了「新聞自由」4 個字,令它變成「政治打壓」的代用詞,不少想分辨這次襲擊是否政治事件的朋友,就被打成攻擊「新聞自由」的幫兇。跌進這陷阱的人還不少。

負責任的傳媒人有沒有在這事件中做什麼?

記者協會原先安排了3 月2 日在政府總部集會,為「新聞自由」及劉兄被襲靜默站立,及後近千人參加。同時,另外一些新聞團體也發起了反暴力大遊行。最後由5 個新聞團體,報業公會、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記者協會、新聞工作者聯會及攝影記者協會合辦,吸引了萬人支持。當時,明眼人看出兩個奇怪現象,遊行前台上發言者,只有新聞行政人員代表及《明報》中人,其他幾個團體,包括在事件中站得最前、說得最多的記協,沒有發言。

更特別的是,在這個代表全體新聞界,也是《明報》全力參與的遊行活動,政客及政黨沒有角色。主題只是反暴力,而早被政治玷污成為政治打壓代名詞的「新聞自由」4 字不在其中。

現象發生了,成為事實,但為何發生,不得而知。也許這是一個業內信息,大家開始反感,希望其他人停止用政治手段玷污「新聞自由」這4 個字,把這崇高理想乾乾淨淨地交回新聞界及社會。

至於《明報》又如何?似乎不少人都看到,它好像在風眼中,承受內外不同力量的衝擊。究竟它能否堅持專業?或者,它可否擺脫政治勢力支配?這都是讀者關注的。我個人相信,一直以來,劉進圖及張健波以及其他負責把關的朋友們,工作真的不易,但他們都是非常專業地堅持下去。

也許香港的政治環境太複雜了,大家以為外來的力量最霸道,誰知另外一方更敵我分明,手段更不顧一切。加上內部異見勢力,《明報》管理層的日子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難過。或許,一位來自外地、不懂香港、沒有千絲萬縷關係的傳媒人,更容易無視政治,純粹以專業知識及態度來處理新聞,才是《明報》之福。

我衷心的一句

當然這是假設剛到港的鍾天祥先生,能夠克服某些新聞員工的不信任,擺脫一些政客及同事的支配,更不受劉兄被襲事件影響,堅持下去,成為帶領《明報》的下一任總編輯。至於我希望和《明報》說什麼?這是我衷心的一句:「無論報紙的東主或記者多堅信自己的政治理念,如果放棄新聞專業的不偏不倚,容許自己成為政治工具的話,必會失去市民及社會的支持。一家報紙,過去幾年間流失了五成多六成銷量,業務收入下跌一半有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希望《明報》不要走上同一條路。」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3月13日

原圖:dontdonothing.wordpress.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