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變怪獸家長的典範?香港考試及評核局昨日出版2015年文憑試《考試報告及試題專輯》,報告指有考生不理解關鍵詞語,常常誤解題意,更有考生批評「孟母三遷」是溺愛子女,屬「怪獸家長」的表現,說現今樓價高企,不可能搬家三次。
新聞報道經常為了子女能入讀名校而舉家搬到「名校區」,更將此行為比喻為現代版「孟母三遷」。要了解孟母是不是猶如今日的怪獸家長,那麼應先了解「孟母三遷」的由來。孟母三遷源自西漢《列女傳》,這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典籍,當中的《母儀》《鄒孟軻母》就是孟母三遷的出處。據《鄒孟軻母》所載,孟母同孟子最初「其舍近墓」,孟子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穴埋墓,孟母就覺得「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於是就搬去舍市傍,孟子就嬉戲為賈人衒賣,孟母又覺得不理想,最後就徙舍學宮之傍,結果孟子「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俎豆是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意指祭祀禮儀;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孟子因為住在學宮之傍,因而模仿各類禮儀,才令孟母覺得「真可以居吾子矣」。
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解釋了兒童容易受環境影響,孟母就是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受不良環境的影響,在行為上有了偏差,因而作出「三遷」之舉。至於這樣做是否猶如今日怪獸家長的行為,實在見仁見智。
原圖:網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