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網圖】開啟太空AI時代
【今日網圖】開啟太空AI時代

//中國嘅航天科技再一次領先全球!//


搭載12顆計算衛星的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昨日(14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圓滿成功,「三體計算星座」正式進入組網階段。這是中國首個具備整軌互聯能力的太空計算衛星星座,亦標誌著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發射。


「三體計算星座」是中國「星算」計劃首發星座,作為規劃為千星規模的太空計算基礎設施,「三體計算星座」建成後總算力可達1,000POPS(每秒百億億次計算)。太空計算首發星座12顆計算衛星採用國星宇航自研的智能網聯衛星平台,除配套了國星宇航自研的AI載荷外,還搭載之江實驗室星載智能計算機等太空計算軟硬件和天基模型,實現了「算力上天、在軌組網、模型上天」,可對L0-L4級衛星數據進行在軌處理、推理,將執行異軌衛星激光接入、天文科學觀測等在軌任務。


通常,衛星需先將數據傳回地面,再由地面數據處理中心對其解析,這種「天感地算」的模式受限於地面站資源、帶寬等因素,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有效衛星數據能傳回地面,且存在數據時效差等問題。


而太空計算衛星星座將完成太空計算系統建鏈、組網、成雲等天基計算基礎功能的在軌驗證和應用,構建未來算力網絡,實現特定場景由「天數地算」轉為「天數天算」,滿足日益增長的太空即時計算需求,助力我國在全球率先建成太空計算基礎設施。


「人工智能不能因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中國工程院院士、之江實驗室主任王堅説:「我們是要構建太空計算星座,把算力送到太空,實現計算衛星之間的互聯互通,進而把人工智能送上天。」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的構建,將大大拓展太空應用的邊界,對空天産業的變革具有深遠意義。未來,老百姓有望通過這個星座便利地用上計算衛星、遙感衛星等帶來的服務。


除計算與互聯能力外,太空計算衛星星座衛星還配置了對地遙感載荷,借助星載計算能力,將實現數據的實時在軌處理,探索驗證「天數天算」,通過有效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和時間延遲,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同時通過衛星靈境引擎,可以為應急安全、低空經濟、具身智能、遊戲文旅等行業提供衛星三維數字孿生數據和應用服務。


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2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1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