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焦點短打】EP808:特朗普圖徵港口費遏華造船業 業界預言「損人更害己」?

//白宮政客們看到「中國」這個標籤就想「搶錢」,但他們完全不懂全球貿易並非如此運作。//


主持:周潔莹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先問大家一道情景題:當你駕車到某個停車場,倘若你的汽車是中國製造的,便要先付高額「入場費」;如果你家裡有另一輛中國製造的汽車,或者有家人準備「換車」,付了訂金買中國製造的汽車,那麼你還要向這個停車場付出另一筆「入場費」。


打開門口做生意,大家認為這個「停車場」何以如此「挑客」?是否荒謬、蠻橫、霸道?大家又認為這個「停車場」最終的下場會如何呢?


「船未停」先打三十大板


現實確實如此荒誕!今年2月底,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根據「301調查」建議對中國船舶及相關產品加徵高額「服務費」。根據這項提案,只要是中國海運營運商,無論其擁有的船隻是否在中國製造,每艘船舶進入美國港口都要繳納最高100萬美元的單次港口「准入費」,或是對進入美國港口的每艘船舶上每噸貨物收取1000美元的費用。


至於這項提案最具爭議的是,進入美國港口的中國製造船隻,單次最高收取150萬美元的所謂「服務費」,而且,只要營運商旗下有中國製造的船舶或者訂購了中國製造的船舶,就要按比例每次徵收最高150萬美元的費用。這絕對是「『船未停』先打三十大板」,可想而知,此提案一旦獲得通過,全美港口便可實現「逢中必罰」,這勢必會對全球航運事業帶來極大衝擊。


「國家利益將無從實現」


這項提案固然會對中國海運營運商造成影響。雖然特朗普政府口口聲聲稱此舉是為重振美國造船業,但在USTR近日就「301調查」舉行的兩場聽證會上,各行業代表炮轟指,這支對華「毒針」是典型的「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之舉,當地航運公司也會被徵收高額費用,而費用將直接轉嫁給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推高商品價格加劇通脹,對美國經濟造成嚴重損害。


總部位於佛羅里達州的海岸海運公司是美國最大的國際海運公司,其首席執行官愛德華‧岡薩雷斯在聽證會上直言:「如果提振美國造船業的努力無意中摧毀了美國本土的航運公司,國家利益將無從實現。」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在向USTR提交的意見書中批評說,特朗普政府擬議的港口「服務費」是「錯誤且無效」,並認為美國只是利用對中國的「指控」作為向全球航運公司徵收巨額服務費的「藉口」。


事實上,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美國的現實困境在於自身造船能力,已與全球主流市場脫節。數據顯示,中國造船業連續15年領跑全球,這個「造船大國」2024年的完工量達55.7%,意味着2024年全球交付的船中,有一半以上是中國製造,而曾經佔主導地位的美國造船企業所佔份額已下降到1%以下,年交付能力不到10艘。至於原本被視為「替代選擇」的日韓造船業,也根本無力填補中國空缺。因此,美國航運協會首席執行官凱西‧梅特卡夫坦言,營運商要馬上更換現有的中國船舶,並不是「撥動電燈開關那麽簡單」。


又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業界在USTR這兩場聽證會的反撲,說明白宮政客們看到「中國」這個標籤就想「搶錢」,但他們完全不懂全球貿易並非如此運作的。事實上,經過歷史反覆驗證,「貿易戰」的子彈,從來也是損人更害己。穆迪公司研究顯示,2018年那場對華貿易戰中,90%以上的關稅成本都是由美方承擔。今天的「港口服務費」很大可能復刻這一劇本,美國或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砸得很痛、傷得不輕。


目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完成了兩場聽證會,尚未公布下一步行動。但無論美方做出什麽樣的決定,中方還是那句話:如果一味施壓,必將堅決反制。希望美方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糾正錯誤做法,更不能一錯再錯!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0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