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利森強調,中美缺少對方的合作,任何一方都無法獲勝。//
主持:呂暢能
論盡最新熱話、拆解新聞內幕
約定你,和你不吐不快!
逢星期一至五 6:00PM
⭕《港人講地》直播
美國哈佛大學政治學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在他的著作《註定的一戰》之中,提出「修昔底德陷阱」來描述中美關係,指有大國崛起必會與一直佔著霸權地位的國家爆發戰爭,他的論述對美國政壇近十年來的影響深遠。艾利森最近觀看巴黎奧運賽事時,又對中美關係有了另一番體會,認為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了美國「全方位同等級的競爭對手」,中美兩國未來幾十年的重大考驗,是要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系,他強調,缺少對方的合作,中美任何一方都無法獲勝。
艾利森8月9日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發表題為《中國與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的文章,指出中國不僅在奧運賽場上成為了美國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在經濟、科技、軍事等幾乎所有其他領域迅速崛起。他認為美國情報機構仍堅持且不情願地形容:「中國已日漸成為一個近乎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這種說法已經錯誤。艾利森指:「你只要問問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就知道,必須將中國視為一個全方位勁敵」。
華5大核心領域與美國並駕齊驅
艾利森說,中國成為了美國在奧運會的主要競爭對手,亦幾乎在所有其他方面的崛起,成為21世紀決定性的地緣政治對手。艾利森發表文章時,奧運仍未閉幕,他預計美國贏得的金牌數量,有八成機會多過中國,但結果是中美金牌數量打成平手,各取得40面金牌。
艾利森在文章內又指出,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與多名哈佛學者被邀為拜登政府過渡團隊撰寫一系列報告,分析過去20年中美之間的競爭情況,包括經濟、技術、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等5個核心領域,結果5份報告的基本結論都是一致的,就是「一個在本世紀初美國連望『倒後鏡』都看不見的國家,已經與美國並駕齊驅,有時甚至跑到了前面。」
艾利森又引述美國中央情報局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指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截至2023年底,按照購買力計算,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達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就只有24.6萬億美元,但許多美國人根本拒絕相信,又說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於美國。
艾利森又指出,在未來幾十年科技競爭問題上,美國暫時在高端晶片和人工智能科技上,看似超越中國,尤其是在限制向中國輸出晶片和技術上,可能會拖慢中國的發展;但在綠色能源發展,包括新能源汽車和電池、太陽能產品和風力發電設備,中國已大幅度遙遙領先,將會拋離美國數以十年計。
艾利森指,其實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世界製造工廠和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軍事方面,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是獨一無二,但中國已經是最棘手的軍事對手。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戰爭的模擬推演之中,中國以18比0獲全勝。
國家運動員無懼頻繁藥檢
體育競技有輸贏,但國與國的交往,有更多的是合作關係,才能創出共贏。美國為了與中國競爭,在運動場上已多次誣衊中國運動員服用禁藥,但在今屆巴黎奧運會男子200米賽跑中,取得第4名的美國田徑選手奈頓,他今年3月藥檢呈陽性,卻未被剝奪參賽資格,這便是美國口中的所謂「公平競爭」。
在巴黎奧運男子100米自由泳贏得金牌的中國飛魚潘展樂,就被西方國家媒體多次質疑興奮劑檢測問題,他奪獎後高調回應,經過50多次藥檢都是陰性,要以成績有力地回擊所有質疑。
艾利森打破了他自己十多年前的論述觀點,將中美關係「必有一戰」的說法轉變成可以「合作共贏」,也算得上是一種實事求是的表述,但重點是中美之間的合作,不應僅限於防治疫情、反核擴散、氣候變化等領域,應更多關注於雙邊和多邊貿易,以及人民文化交流,美國更需打破僵化的政治意識形態枷鎖。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