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的「華麗轉身」
大嶼山的「華麗轉身」

位處香港西南端的大嶼山,是香港最大的島嶼,同時擁有眾多人文、歷史、自然和商貿資源。然而,由於該地區長期以來都是香港的交通盡頭,並且與珠三角地區缺乏緊密的交通聯繫,猶如一個地處「天涯海角」的孤島。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大嶼山的策略性作用和在香港整體發展中的定位並不清晰。

然而,隨着與大嶼山相關的眾多基建設施,在未來數年內陸續落成,大嶼山將從「天涯海角」華麗轉身為香港乃至整個大珠三角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

成大珠三角交通樞紐

港珠澳大橋及其相關工程將在近年落成,屆時將打通大嶼山地區與新界西北之間的陸路通道;同時借助大橋、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屯門西繞道,以及已有的港深西部通道,大嶼山將成為與珠三角東、西兩岸直接陸路相連的「橋頭堡」。

逐漸增加的人流,將為大嶼山發展「橋頭經濟」創造條件。2014年行政長官《施政報告》,明確提出了大嶼山未來的策略性地位和發展潛力。

大嶼山「橋頭經濟」的發展,將有助於紓緩現時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矛盾,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空間。長期以來,香港的城市發展,多集中在維港兩岸的港島北和九龍南地區,隨着這些傳統商業區的土地開發逼近飽和,土地租金帶動物價同時攀升,抑制了香港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亦使得市民的生活質素受到了影響。

區域之間功能規劃的不平衡,導致大量的市民每天不得不做「鐘擺式」活動,增加了日常生活中的交通成本,並造成交通堵塞、市區空氣和噪音污染等問題。有統計顯示,大嶼山地區由於缺乏工作機會,當地居民的跨區工作比例在全港排在前列。

實踐「本地問題、本地解決」

未來,大嶼山區位條件的改善,將為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一個新的擴展平台,大嶼山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均衡規劃,將為區內及周邊地區的居民,提供更加多元的就業職位,從而實踐「本地問題、本地解決」的社區發展方式。

大嶼山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其商業發展亦有一定基礎,為當地發展極具特色的「本地經濟」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現時,需要對大嶼山的各項資源進行統一的規劃,利用區域內資源的集群效應,實現大嶼山的協調發展。同時,如何利用大嶼山與珠三角緊密的交通聯繫,為香港積極把握內地的發展機遇,提升與珠三角地區的合作關係,亦是當下及未來需要積極探討的重要議題。

原文轉載自《都市日報》2015年8月21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