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父母責無旁貸
照顧父母責無旁貸

 

最近看了一齣電影,講述一個美國中產家庭的故事:丈夫在大學任教,妻子是個全職主婦,女兒在紐約一家傳媒公司工作,兒子仍在求學。妻子突然患上癌病,使家人焦慮萬分,平靜的生活立即變得波濤洶湧。

由於妻子病情嚴重,丈夫希望女兒暫時離開她的工作崗位返回家中照顧母親。她雖然不願意放下那份前途光明的職位,卻不想逃避責任。

母親對這樣的安排毫不知情。她過慣了獨立的生活,每事親力親為,任何病患也難不倒她,如常過日子,不願接受女兒的照顧。女兒立即明白此乃父親私下所作出的決定,把護理的責任推到她身上,旨在保證自己的事業不受影響,生活方式不受干擾。女兒對父親的自私十分反感,父女之間的感情不再如往日那樣親密。

對家務全沒經驗,照顧病人也缺乏專業知識,女兒每天從早到晚都是忙得團團轉,卻徒勞無功,那份挫折感不言而喻。她知道傳媒市場向來競爭劇烈,任何空缺都會隨時有人補上。她正面對這個危機,進退維谷,無奈感愈來愈嚴重。內心的痛苦終於如山洪暴發,衝著父親而來,使他招駕不住。父女關係再度被撕裂,難以縫補。

病魔終於奪去母親的生命。女兒雖然痛失慈母,但能夠陪伴著她度過她生命最後的旅程,感到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從母親那裡她知道:其實父親對妻子情深似海,忍受不了愛侶面對死亡的痛苦與絕望,只能把女兒召回家中,而自己則藉著工作與酒精來麻醉自己,逃避現實。母親走後,父女兩人前嫌盡釋,重拾失去的親情。

這齣戲引起我很多回憶。我和妻子結婚早期和七十年代越戰結束前,父母曾兩度由越南來到香港與我們和兩個孩子同住在一起,前後超過十年。我每天一早便上班,入夜之後才返家。為了專心於事業,我將照顧父母的責任全部交付給妻子。她一直任勞任怨,很少訴苦。日子雖然過得平淡,但總算無災無難,不過不失。

後來,父母的健康隨著年齡而顯著變差,很多地方都需要人照顧,尤其是生病的時候,妻子的負擔當然日益加重。父親在一次回鄉探親時曾經因騎單車尾而跌倒,傷及腰椎,從此行動不良。返港後,腰痛加劇,連上廁所也不能走動,只能就地解決。每次為他善後總不能讓妻子去幹罷,所以這個責任便由我負上。父親對此感到十分無奈,並要求我在他腰痛略減後護送他回鄉長住,作為他最後的歸宿。我以為這不過是老人家一時對生命感到悲觀而隨便說說,便也依了他。殊不知別後不久便噩耗傳來。當時我正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公幹,來不及奔喪。我對於此決定一直後悔到今天。

母親一向視力非常差,隨著年紀的增長更變得完全失明。除此之外她的聽覺也不行,後來什麼聲音也聽不見。她很依賴丈夫的陪伴以打發日子,但父親經常回鄉去看我們的細媽和弟妹,留下母親獨自在香港。每天當我上班和孩子上學後,跟著妻子忙這又忙那,老人家便只有孤獨一人,面對四壁,猶如坐困愁城。對著這樣的日子,任何人都會感到難受,何況她是一個既失明也失聰的老人家?

母親的健康一直差強人意,曾進過醫院割除大腸,雖然康復,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後來還受到大腸桿菌感染,腸胃經常出問題,屢醫無效。今日回想起來才知道寂寞是她最致命的打擊。當她知道老伴決意要離開香港長留鄉下時,感到萬念俱灰,不久便捨我們而去。

母親走後很多年我才察覺到她死亡的原因,但已來不及去補償了。

和電影故事中的女兒一角比較,在現實生活中我妻子所面對的困難何止千百倍!照顧一家六口的生活早已使她透不過氣,當兩個老人家同時生起病來的那一陣子,她所承受的壓力更是難以形容。遺憾的是,妻子感到自己的付出並沒有得到父母的欣賞和丈夫的諒解。十多年的時間便是這樣的過去,使她變得顏容憔悴,還患上了輕微的憂鬱症。

看完電影的當晚,妻子百感交集,睡不成眠。我一眼便看出她的心事,卻無言以對。

原圖:mygonews.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