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對症下藥 根治房屋問題
施政報告對症下藥 根治房屋問題

1月16日行政長官梁振英公佈上任後的首份施政報告,以「穩中求變,務實為民」為題,並以房屋政策為施政報告的重中之中,亦是社會大眾的焦點所在。在此,我就房屋政策的理念和目標、土地供應的目標和計劃、房屋供應的增加等,嘗試剖析市民關心的環節。

協助基層上樓 協助中產置業

在協助基層上樓方面,梁振英多年來已經建議要加建公屋,協助基層上樓,方向屬社會各界人士預料之內。在中產置業方面,社會對是否鼓勵中產置業,一直存在分歧。有意見認為,中產不一定要買樓,可以租樓,政府應該讓中產按其能力及需要而自行決定租樓或買樓。然而,不少社會人士,包括我在內都認同,中產希望有一個長久穩定的居所,才可以放心組織家庭,生兒育女。

全面、長遠、具體的土地供應計劃

施政報告從短中期及長期增加房屋土地供應。在短中期方面,政府採取10項措施增加土地供應,以增加最少300公頃住宅用地,預計可建128,700個住宅單位。

長期土地供應方面,施政報告明確提出將透過發展新市鎮及在維港以外適度填海解決香港未來的長遠房屋需求。假設每年興建45,000個住宅單位,十年就要興建900,000個單位,地從何來最令人憂心。過去四十年,香港發展出九個新市鎮,居住了三百三十多萬港人,佔總人口近五成,今天要解決房屋問題,是時候考慮再建新市鎮。

填海是土地供應的一個重要來源,好處是能創造新土地,不涉安置、搬遷、補償等問題,但會對環境和海洋生態帶來影響。然而,只要選擇對環境和海洋生態影響較少的地點進行填海,加上較新穎的填海方法,將可進一步減低對環境的影響。

未來五年房屋供應有增加

未來3至4年一手樓可售數量,每年平均約19,000個,遠多於過去每年平均的9,980個。在落成量方面,未來3至4年可售一手樓數量67,000個,估計未來數年的每年私樓的平均落成量介乎16,000至17,000個左右,亦遠高於過去每年的9,800個。當然,要實際增加私樓供應,除政府要加快審批樓花的程序外,更重要是發展商合作,按時銷售住宅,才可平衡市場上的供應量。

公屋方面,未來五年政府可提供的「基本盤」有75,000伙,雖然因工程實際需要和欠缺土地儲備而暫時未能大幅增加供應,但政府也採取措施增加公屋供應,包括檢討加快興建公屋進度,加強取締濫用公屋以收回公屋單位和2014年起推出新居屋等,加上10幅已劃作住宅的GIC地部份可建公屋及提高公屋發展密度可增加公屋單位,未來5年公屋的可編配量和落成量均有望超過75,000個;而居屋則會供應17,000個,較過去沒有供應的情況大有改善。

在過去幾年缺乏長遠房屋政策、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行政長官梁振英、問責團隊和公務員團隊在短短六個月就制定全面而具體的房屋政策,為處理纏擾香港多年的房屋土地問題踏出關鍵的一步。誠盼社會各界人士齊心一意,支持新政府為香港打拼經濟、紓解民困,好好處理房屋及各項民生問題。


表一

2008至2012年私人住宅每年預售樓花數量

年份 - 可售樓花單位
2012年 - 11,256個單位
2011年 - 9,112個單位
2010年 - 7,546個單位
2009年 - 11,671個單位
2008年 - 10,317個單位

註:2007年僅為6,218個單位

*以上資料參考地政總署之公佈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3年1月25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