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手中有糧心裡不慌。本港吃飯不靠天而是靠進口,部分來自內地,但有些市民並不都珍惜糧食,以為有錢還怕買不到糧?全國人大會議今閉幕,李克強日前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2023年糧食產量要保持在 1.3萬億斤以上。這是繼2021年首次提出糧食產量目標以來,連續第三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佈局14億人的「飯碗」大事。將糧食產量目標加入工作報告,使糧安具有了「量」的概念,有利於生產部門更加明確目標,對於穩定糧食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政府再次明確糧食產量,體現了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重視,給糧食產量設定預期目標,一方面可以引導農業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據糧食消費量,來判斷瞭解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情況。有識之士分析,糧價是萬價之基 ,確定糧食產量目標,也是向市場傳遞一種積極信號,有助於樹立市場對糧食生產的信心,促進糧價穩定 ,進而有助於促進中國物價總水準穩定。
從內地現狀看,隨著居民生活水準提升,對糧食和糧食轉化的肉蛋奶需求增加,農產品消費升級,直接糧食消費和間接糧食消費都在上升。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提出產量目標,有助於更好實現國家糧食安全。
糧食安全不是一個短期熱門話題,而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長期議題。中國需要不斷強化和完善一系列政策措施。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全球糧食安全危機,糧食穩定高產為中國應對全球性挑戰和維持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提供了強大底氣。
去年全國糧食產量達到13731億斤,連續8年超1.3萬億斤。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是,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從中長期看,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準都是一項重要課題。
對於如何端牢「飯碗」,早前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將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出這一行動,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開始向1.4萬億斤產量的新台階邁進。專家認為提升行動關鍵要打好耕地和種業兩張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提高耕地品質,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提高農業科技和機械化水準,打好「種業翻身仗」,進一步提高糧食單產。
中國把自身糧食安全問題解決好,就是對全球的貢獻。截至2022年,中國穀物自給率超過95%,人均佔有糧食遠遠超過國際人均400公斤的平均水準。明確1.3萬億斤以上的糧食產量目標,意味著中國始終要通過自身努力, 確保糧食自給能力,減少對世界糧食市場的依賴。多年以來,中國一直把糧食安全放在首位,擁有全球最大的糧食儲備。此外,中國糧安還有一個重要基礎支撐,那就是耕地。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是糧安得到保障的基礎支撐。
中國主要進口玉米、大米、小麥、大豆等,其中大豆進口遠高於其他品種,且進口量居高不下。適度進口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內涵,中國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依靠本國資源難以解決全部的農產品和食品的需要,所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是解決糧食問題的必然選擇。
原圖:新華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