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如何進一步成為香港青年創業的新天地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進一步成為香港青年創業的新天地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在2017年7月l日正式被定為中國的國家級戰略,把香港、澳門同隣近九個城市連結成為一個達到國際一流灣區、世界級城市群的的經濟體系,迄今已發展成非常具競爭力的產業鏈,及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中高端消費市場,當中產業非常多元化,包括:科技研發及應用業、先進製造業、貿易及物流業、城市規劃及先進產業、金融服務業、綠化環保業、有機耕作業、敎育/文化/演藝/廣播娛樂產業等。產業越多元化發展,能夠提供的機遇越廣,吸引各行業的人才越多。


然而,即使是巨大的誘因,加上當地政府的配合,香港青年還是沒有積極投入大灣區創業活動。盧雯雯及鄒平學(2019)在《香港青年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其他城市創業現狀、困境與趨勢分析》文中提到北京港澳人研究中心做過一項調查,顯示內地求學的300香港本科生或研生之中,只有到2%有意於內地創業,著手規劃的只有兩人。筆者擬在本文探討其中原因,及提出一些改善建議。


香港青年不熱衷往內地創業的原因


(1)吸引香港青年創業去大灣區創業的政策較多著重經濟因素(如香港政府對青年人回內地就業提供每月10,000的薪金津貼), 卻較少考慮跟心理、感情息息相關的非經濟因素,如身份認同、人脈網絡、朋輩影響等。香港青年到外地創業,選項很多,而有一些地方也正在高速成長,生活成本比中國更低,如東南亞地區,香港人亦受當地企業認同,對於年輕人亦頗有吸引力。所以單以經濟為誘因,並不足以吸引他們去大灣區創業並留下來發展。


(2)單純強調香港經濟停滯不前作為驅動香港青年到大灣區發展的説法固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斷重複內地經濟成長的優勢,只會造成反效果,讓青年人心理上受到壓抑。事實上,香港在一些方面亦有其優勢,如對外開放、國際聯繫及普通法。因此,在推廣宣傳上要平衡及合乎事實。


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末見満意


兩地合作從現在已經存在幾十年,雖歷經不同兩地官員及中央各個政府部門背書,都未見有令人満意的進展。兩地合作雙贏的想法很多人都提出過,但僅停留在口頭上。以香港及深圳為例,香港經濟已達成熟階段,有助尋找已成形的發展機會,同時與全球市場有緊密聯繫;深圳則在供應鏈上較香港優勝, 可以更好地在內地市場上吸引人才、資金和客戶,以開拓市場。如果兩地能聯手發展,便能互補優勢,加強兩地在國際和內地的競爭力。然而,目前兩地仍因種種原因未形成廣泛的合作關係。從港圳的例子可以看到,實現大灣區計劃中的香港跟其他城市進一步合作談何容易。


香港青年在大灣區成功的例子


但是,我們仍可以看到一些香港青年在大灣區成功的例子。中大畢業生郭瑋強開發隨身物品防遣失系統,在2015年創立 「隨身寶科技」(R-Guardian 」,短短數年已把本來只有兩個人的初創公司,發展成估值逾億元的企業。在2016年底,他們發覺深圳較香港更容易獲得資本,而且內地市場比香港大,便決定將公司的研發基地由香港移往前海夢工場。他們選擇深圳的原因是深圳在產業資源方面較為充裕,擁有完善的科技產業配合、有經驗的工程師隊伍;不同的補貼優惠,也令初創較易獲得早期投資。另一方面,他又指出,香港強於研發,全球排名前50的大學不止於一間在香港,研究成果若能加以利用,將能開發出非常方案,加上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仍是企業上市的首選地點。兩地可說各有優劣,因此有志創業的最好先了解地區優勢才作考慮。


廣州南沙的努力


為吸引更多的港澳靑年人往大灣區創業,廣州南沙在2021年7月15日舉辦「創享灣區TIMETABLE粵港澳青創基地」和「港澳新青寓」啟動儀式,前者是藝術與智慧共融的創新社區,除了專業孵化功能,還設有青創聯合辦公、公益圖書館及健康管理中心等多種功能,以營造一個完善的創業生態閉環。南沙又積極營造高品質的港澳基地矩陣。至儀式舉行當日簽約入駐創業團隊超300個,其中港澳團隊就佔八成。TIMETABLE 青創基地創始人吳嘉惠表示,希望在2025年能孵化200個港澳基業。他認為,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創業最重要的原因是,大灣區相較於香港有擁有更完整的商業鏈並提供廣闊的市場。


改善香港年青人在大灣區創業的建議


(1)在宣傳話語上,要營造互相協助的語調,並減少一方幫助另一方的說法。一些陳腐初用語及技術名詞,如「GDP總量」、「政度強度」等可以減少;代之以「共同成長」、「彼此體諒」等非經濟用語,從而帶出大灣區可以共建新天地的遠景,這樣更能吸引香港青年人到大灣區成長及發展。


(2)政策制定者需實事求是,大灣區各市有各自的特色及強項,宜強調人才流向是多向的。現時制定及宣傳政策上沒有強調人才交流的合理性。如作出改變,強調香港與大灣各市同舟共濟,定能吸引更多香港靑年人往大灣區發展及生根。


(3)青年人要有適當的空間,才能發揮所長。上一輩不宜用自己的標準看待及要求下一代,而是要幫助青年一代去找出自己的路向及創造自己的成果,並鼓勵他們編繪成功的故事。當他們拾得自信,自然會更容易投入,及更願意和別人分享及合作。


筆者認為,若然落實以上建議,便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香港的青年人去大灣區發展,使香港和大灣區各市增進合作,達致雙贏。


小結


隨著大灣區的發展越趨成熟,往後在人口不斷激增,交通不斷便捷,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產業不斷多元化的情況下,帶來的機遇會漸多,如可在廣州做外貿、深圳做IT、佛山做輕工業、江門做農業,亦有很多面向年輕人的創業孵化基地。香港作為大灣區內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專業服務享譽全球。香港的有關當局及機構應改變單純以經濟作為單一引擎的做法,找出政策的平衡點,攜手製造全面的條件,使青年人能抓緊大灣區的發展機遇,開拓新空間、增添新動力。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關心年輕人在 大灣區的發展,而今年《施政報告》提出把現行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恆常化,亦會繼續支持為香港的青年提供的大灣區創業支援和孵化服務。筆者期待有更多香港青年人去大灣區發展,編織他們創業的故事。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93
好正
1
心心眼
1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