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政策豈能短視
屋政策豈能短視

房屋短缺是香港現時最急切的問題,為解決有關問題,政府在經過長期討論及諮詢後,終推出長遠房屋策略,為香港未來的房屋政策定下長遠規劃。在政府的長遠房屋策略當中,指出應由供應主導策略去解決香港的房屋問題,這個策略大方向正確。

但在現時的政治氣氛下,改變土地用途及填海經常遇到地區及環保人士的阻力,落實建屋目標其實並不樂觀。發展局曾於早年推出優化土地供應策略,除了改變土地用途及填海外,亦有其他造地方法,例如善用岩洞及前石礦場,希望政府能多管齊下,利用不同方法增加土地供應。

至於公私營房屋比例方面,亦要維持適當水平,一方面要提供公營房屋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另一方面亦要確保私營房屋市場有穩定供應,這樣做有兩個重要作用,首先是穩定樓價,以滿足不同市民的置業需求;其次是避免樓市過大波動對經濟及金融體制造成衝擊。因此現時長遠房屋策略提出公私營房屋的六四比例,是可以接受的。

但筆者亦希望指出,政府應對社會上的各類房屋有清晰定位︰公屋應該為解決基層住屋需要而設;資助房屋,主要是居屋則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置業安居的機會。政府絕不能因短期方便而隨便更改設定,引致長遠的混亂及損失。

例如英國於上世紀曾推行活化公屋政策,以刺激房產市場。在1998年至2011年期間,超過八萬間公屋單位出售,但新落成則只有880間,結果導致公屋單位嚴重短缺。公屋作為社會資源非常寶貴,我們絕不同意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因為每出售一個公屋單位,等同有需要的基層失去一個上樓機會。

希望政府有關官員謹記,推出資助房屋,是為助人置業,絕非助人致富,政策目的絕不能輕易更改。推出計劃鼓勵居屋業主繳付補價,作出租單位之用,絕非助人置業,而是用社會資源助人致富,扭曲資助房屋計劃的原意,政府帶頭將公共資源變為投機炒賣的商品,這種做法絕對短視,並非香港之福。

總括而言,政府的政策大方向正確,唯在現時的政治氣候下,應用更多不同方法增加土地供應,以達到建屋目標。但另一方面,政府提出的某些手段卻扭曲政策原意,做法短視。希望政府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能調整當中的短視政策及手法,為香港長遠解決房屋問題定下良好根基。

原文轉載自《成報》2015年4月30日

原圖:大公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