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熬出一周一行
一年熬出一周一行

春暖花開,經過一年醞釀調節自由行政策,終於本周正式拍板及實施,由「一簽無限行」改為「一周一行」,爭取政策出台的過程,受盡冷嘲熱諷,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新政策有望紓緩對上水、元朗、沙田一類「一簽多行生活區」等等消費、交通等生活壓力,香港市民、即使零售界代表也對中央政府的決定表示歡迎,不過於香港整幅旅遊、零售產業發展藍圖之中,「一周一行」僅「階段性進展」,先減後加優化自由行旅客組成結構,仍有漫長路需與中央磋商。

我年前已意識到香港接待旅客的承受力不足,及一簽多行來港的深圳居民,影響部分地區的居民日常生活,明知極具爭議,商界、市民兩方不討好,但仍決定趁人大兩會會議,向中央政府提案建議調節自由行來港人次的安排。率先開火的是《環球時報》社論,狠批我的提案「自私」、「自我中心的幻想」、「歧視」,後來我與該報溝通後,提案內容獲對方理解。

隨後幾個月,約去年6月,中央傳出消息,一簽多行將封頂52次出台在即。據知,當時因驅蝗行動升級、佔中亦上演,已準備的政策煙消雲散。可惜其後驅蝗行動,換一個「反水貨客」名義,連結多個政黨、民間團體鬧事,追打懷疑水貨客或其行李。身為港人一直以好客、友善自居,對類似「暴民」行為感痛心,香港變了樣。

暴民偃息旗鼓後,我衷心感謝中央正式公布改為一周一行,充分表現對香港問題的體恤及關注,令自由行「旅遊政策」重拾正軌,是中央特別關照香港的一大讓步。此外,深圳市政府答應取消一簽多行,相信同樣需花不少力氣向市民解釋,也應記一功。港府接下來首要是旅發局應重新啟動對內地的宣傳,清晰香港歡迎世界各地旅客,尤其內地同胞。對內地發出最友善的訊息,就是開放新自由行城市,不過香港應以「先減後加」原則,觀察至少6至9個月,以融洽氣氛擦亮香港「旅遊天堂」的金漆招牌。

原文轉載自《am730》 2015年4月15日

原圖:takungpao, 互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