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思 特區政府應建立更穩定的食品供應
疫情反思 特區政府應建立更穩定的食品供應

本文作者為新界青年聯會副主席崔景恒


香港疫情相當嚴峻,不斷上升的確診宗數也讓香港整個體系難以招架,當中包括醫療系統超負荷,部份「初陽」病人未能到醫院就醫進退維谷;過去也曾有跨境司機染疫導致供港蔬菜停供一段短時間等等。就此,日前李家超司長率團於深圳參與第2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並提出五項請求。就此,非常感謝中央及廣東省政府對香港特區的支援,包括︰派內地專家到港協助抗疫、建設檢疫和隔離設施、提供防疫抗疫設施、設立各類「專班」研究及制定防疫抗疫執行方案,以及充份保障特區的鮮活食物、蔬菜和生活必須品的供應等等。


中央政府在香港危難關頭雪中送炭,無疑大大增強香港抗疫信心,最讓筆者感動的是李家超司長引用廣東省李希書記的話︰『我們是一家人,幫助香港就是幫助廣東』。患難見真情,比起只懂得對香港政制和抗疫指手劃腳卻從來未有建樹的外國勢力及代理人,作為市民也應明白誰才真正當我們香港人是一家人!不過儘管如此,若然自身有能力解決問題,即使是解決部份問題,也減少市民擔憂恐慌,紓緩現時市民在坊間爭奪物資所帶來的混亂。


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香港本身能解決部份問題的方面,便是本港鮮活食物、蔬菜供應。香港本身不乏具經驗和知識的漁民、農民,每天供應香港鮮活食物。2021年香港年報顯示,活雞、鮮花、海鮮、生豬、淡水魚和蔬菜分別有100%、36%、21%、16%、4%和1.6%由本地供應,每次供港食品出現問題,本地漁農業也默默發揮相當重要的作用。今次疫情,就有如過往內地有災情導致供港食品受到影響甚至因恐慌而被搶高價格,就此特區政府其實過去早應該居安思危,在發展規劃的同時思考如何保障香港的鮮活食品供應。過去讓人失望的是,香港的發展規劃好像永遠將漁農業割裂出去,處理發展的是發展局,但一講到對漁農業的影響,便「射」給食衛局。發展城市與漁農業難道真的有所矛盾?非也!就有如現時北部都會區發展範圍可能影響大量禽畜農場,但業界其實也積極獻策,包括建議政府協助業界建立多層式農場、遷移到離島之上或者天台種植,既可釋放土地,也可解決搬遷、供應食品的問題,是共贏之法;面對可能出現的大規模填海,當然政府現時也有以不同方式支援業界進行遠洋漁業和養殖,不過卻只是較小規模的先導計劃。更重要的,是特區政府應把握國家,特別是大灣區的機遇,協助更多漁民把握國家政策升級轉型。當然筆者也明白現時疫情關係難以到位,但這些工作,業界早在疫情前已多次提點。


其實說到底,在「港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後的香港,機遇可謂「珠玉在前」。一切成敗只看何時通關,何時便能把握機遇。在此期望特區政府今次可把握國家給我們的支援,讓香港盡快重回正軌,更應在日後居安思危,多元發展包括漁農業的香港產業,儲存後備力量,讓香港更具底氣,未來可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原圖:星島日報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好正
0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

  • +85298****49
    +85298****49
    2年前
    0 回應 檢舉
    Excellent

    沒有更多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