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提前創業 迎科技加速世代
港青提前創業 迎科技加速世代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輿論普遍視《美國創新及競爭法》為中美角力的新焦點,可惜不少評論只顧渲染中國不斷要脅美國,卻忽略了更符合現實的說法,是疫情下之「科技加速」(tech-celeration)現象,正迫使世界各國所有行業全力轉型,以免被迅速淘汰。


所謂tech-celeration,當中「加速」的部分主要並非來自科研,而是在實際應用及採納(adoption)方面。麥肯錫公司參考近期調查數據,指消費者和企業在疫情期間,只需用上兩個月時間,便能夠應用過去往往要5年才會普及的數碼新科技;《經濟學人》更索性跟讀者說:「歡迎來到2025年」。


數碼科技普及 疫下快5年


「科技加速」的概念對香港尤其重要,因為新冠病毒變種令外圍經濟復甦步伐不明朗,加上本港疫苗接種率低,傳統產業對前景的展望便難免傾向保守。所以對新生代來說,與其擔心在舊經濟下難以找到工作,不如以自己在實際應用科技方面的認知作為優勢,把心一橫嘗試創業。


按照過去兩年消費模式的變化,專家認為「科技加速」主要會在3大領域出現:第一,金融科技(FinTech);第二,聲控技術;第三,視像互動。幸好香港在這3個範疇均有急起直追,像城市大學最近便宣布,在3年內投放5億元,協助學生成立300家初創企業,目標正是要把大學的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實際應用,並推出市場。


城大3年投5億 助學生成立初創


這個「HK Tech 300」計劃大膽之處有二:首先,是剛畢業甚至尚未畢業的學生,也可以參與計劃,獲選項目會得到一筆開發產品或服務的種子基金,讓學生團隊把想法轉化為初創項目;其次,是創業項目的性質不一定要跟學生就讀的本科有關,反而更看重學生的實際人生經驗。


例如有2019年方入讀中文及歷史學系的學生,早在18歲時便有意創業發展租車聯網,結果透過大學「知識轉移處」的創業支援服務,一年後就有天使投資者注資500萬元到此學生設計的智能租車平台。


很明顯,「天使」並非因為他是中文及歷史學系學生而願意注資,成功關鍵倒是其18歲時創業失敗之親身經驗,令投資者相信他不會天馬行空,且會以務實的態度解決營運上的各種問題--現時這位學生與合作夥伴共擁有超過20輛汽車作出租服務,租出率超過8成,平均月入已逾20萬元,下一目標是為車主解決車輛閒置問題,藉以開拓汽車金融科技並發展「車聯網」,推動公司發展。


又例如在聲控技術方面,也有一位2019年城大工程系畢業生,見到出現輕微聽力問題的家人對戴助聽器有抗拒(現實是很多人因而被標籤,甚至遭僱主或同事質疑其工作能力),於是抱着為己為人的心態創業--因為愈延遲佩戴助聽器,生活上的不便只會愈來愈多。


從潛在市場角度分析,世界衞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只得17%有需要人士使用助聽器,故針對餘下83%聽障人士的市場,這位新畢業生決定夥拍仍在就讀機械工程的學妹,申請校方提供的種子資金後開發prototype(原型產品):概念是融合收音、降噪及聲紋辨認技術的科技手環,於接收周邊人發出之自定單詞(如人名)時震動,提醒有人跟他說話;當聽障人士說話太大聲,手環也會震動提示控制聲量,避免造成尷尬。


創業講求務實,手環設計的優點是方便日常佩戴,不像助聽器般顯眼,而且較容易跟現時普及的智能手錶結合,能為輕度至中度聽障人士提供新選擇。創業團隊下個月便會與慈善團體合作,讓聽障人士試用原型產品,收集意見及數據後,預算明年推出市場,足見新畢業生與仍在就讀的大學生合作創業,在香港不單切實可行,更是大有可為。


混合辦公模式 62%僱主擬長推


除了在個人層面鼓勵提早創業,香港要捉緊科技加速世代所帶來的機遇,亦有賴本地企業大量採用數碼新科技--這方面則由與城市大學只是一街之隔的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努力推動中:根據月初公布的《香港未來工作與技能》調查發現,81%的受訪僱主及93%受訪員工認為,「混合辦公模式」在未來切實可行,更有62%僱主打算永久推行:因為大多數僱主同意,「混合辦公模式」能提升工作安排的靈活性和有效節省開支,亦配合日漸流行的彈性招聘策略。


另一方面,也有72%受訪員工希望將來工作為混合辦公模式,更把能否遙距辦公視為自己未來工作之重要考慮,主要原因是新模式可達致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不過,只有31%受訪僱主覺得自身團隊已具備相關技術適應新常態。調查顯示,本港3大資訊科技挑戰為:數據安全(58%)、缺乏技術人才(37%)、缺乏資訊科技基礎設施(34%);慶幸82%受訪員工同意,需要配合新常態而提升個人的科技知識及數碼技能。


5大未來技能「ABCDE」 須全面認識


而對應受訪員工的期望,生產力局也因時制宜推出了「FutureSkills課程」,針對目前的5大數碼技能差距,未來技能可以濃縮為ABCDE: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數據(Big data)、雲端技術(Cloud computing)、數碼營銷(Digital marketing)以及電子商務(E-commerce)。留意企業可透過「技能提升等額補助金計劃」(資助額高達3:1)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簡稱RTTP),與生產力學院合作,為技術以至非技術員工度身設計相關培訓。


總括而言,特區各行各業各階層必須全面認識上述ABCDE,再配合網絡安全、機械人技術、虛擬實境、第5代流動通訊等創新科技,始有望在今趟全球科技加速世代之下,利用工業4.0和企業4.0,同步加速香港再工業化及疫後新經濟之發展。


原文轉載自《經濟日報》 2021年6月15日


原圖:rthk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3
好正
1
心心眼
0
好好笑
0
令人傷心
0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