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應珍惜百年校譽注重學術
港大應珍惜百年校譽注重學術

本文作者吳歷山為香江智匯主席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公布的「研究評審工作2014」報告顯示,港大的學術研究評分急跌,其中法律學院更成為「重災區」。在陳文敏任法律學院院長期間,港大法律學院「重政治、輕學術」,研究項目僅有46%達三至四星的「卓越標準」,遠低於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的64%,對此從2002 至2014 年任職院長達十二年的陳文敏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令人驚訝的是,陳文敏不但沒有對法律學院在其任內表現不濟深切反省,而是辯說「只看研究達標百分比很誤導」。陳文敏的說法有偷換概念之嫌,因為報告評定的是達標教職員的比例,而不是達標的人數。港大法律學院有四十五年歷史,人數較只有十年歷史的中大多出一倍,自然在達標絕對人數上多過中大,但學術不是數人頭,看學院的水平自然要以百分比衡量,陳文敏的說法違反基本常識,按其邏輯,港大法學院的教研水平豈非永遠第一?

據報道,陳文敏去年底獲推薦出任港大副校長一職,若成事他將掌管學術人事及資源範疇。然而,單就他近來對其下屬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的縱容姑息其鼓動違法、不務正業已屬嚴重失職;身為法學院院長,陳本應恪守法治精神,但他卻捲入戴耀廷匿名捐款醜聞。日前陳文敏在《明報》具文辯解其學院並非參與政治疏於研究時說:「法律學院芸芸五十多名教職員,參加政治的只有極少數,大部分教職員最多只是論政」,卻不提自己「沉迷」政治,以其崇高學術身份多次發表文章和言論支持佔中鼓動犯法,全力身政治運動,這樣一位政治頭面人物出任港大副校長,能否勝任包括內地的學術交流、人事升遷、爭取資源和捐款等重任?真令人擔憂。

九七回歸以還,港大「重政治、輕學術」,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2000年,港大前校長鄭耀宗和副校長黃紹倫給「鍾庭耀事件」暗箭射落馬;蜚聲國際的遺傳學家徐立之接任港大校長,但到2011年港大百年校慶時任國家副總理的李克強到訪,結果徐立之又給「8.18事件」拉下馬;徐立之被迫提前離任後,港大校務委員會宣布委任一個不諳中文不懂港情國情的馬斐森為新一任港大校長。馬斐森就職之前,已經受到社會及業界的諸多質疑,無奈港大校務委員會一意孤行,令任命既成事實。

馬斐森履任後,「政治掛帥」的傾向更加明顯,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宣揚「香港自決」違憲言論遭《施政報告》點名批評,馬斐森竟然撰文說「香港大學生應該成為世界公民,而不是中國公民」,意謂「香港自決」是世界公民意識,並暗貶梁振英關注「港獨」的文章,是意識形態的表現,馬斐森的政治取態溢於言表。

香港的大學近年在多個著名的國際排名,如QS世界大學排名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港大的排名有明顯下跌的趨勢,值得港大管理層引以為鑑。

香港大學是香港巿民賴以自豪的金字招牌,正如李克強總理2011年8月18日在港大百周年校慶典禮上致辭時說的,在一個世紀風雨歷程中,香港大學先後培養了十三萬多名畢業生,輸送了大量胸懷大志、品學兼優、獻身科學、服務社會的優秀人才,他們為香港繁榮和祖國振興作出重要貢獻,也為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令人扼腕痛心的是,港大近年來不搞學術搞政治,金字招牌迅速褪色。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大學歷來都是文化重鎮和學術高地,港大的學術研究評分急跌,港大管理層必須痛定思痛,珍惜校譽注重學術,懲處不務正業鼓動犯法的教師,讓廣大教師和學生專注教學、科研和學業,讓港大百年金字招牌繼續發光。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2月5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