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面子 不要房子
只要面子 不要房子

 

新一年《施政報告》發表,循例又是一輪抗議。過往為反對而反對,政府要給老人家二千塊,反對派就叫價一萬,以進為退;一眾泛民議員今年的表現更為離譜,在特首宣讀《施政報告》前,全體高呼口號,撐傘離場,然後召開記者會,說拒絕評論報告內容,簡單地給予零分。

佔領運動一敗塗地,泛民議員弄個所謂不合作運動出來,只為找回點面子,但選民選出來的是議員,不是演員,議員徹底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本分,他們由納稅人供養,首要職責是監督政府施政,施政有錯要政府糾正,有不足要補救。現在,泛民議員對報告內容來個撒手不理,只象徵性地冠之以「又紅又專」、「洗腦賣港」等假大空罪名,既無助解決社會問題,亦虧欠七百萬市民一個交代。

相對泛民議員不負責任的態度,市民的反應熱烈得多。報章、電台、電視集中報道和討論,有褒有貶,其中的房屋政策更是民生所繫,最受大眾關注。電台烽煙節目大部分來電都提出對住屋的訴求,希望有個安樂窩,得以安居樂業。相形之下,泛民議員坐在冷櫈上乾睜眼的看相,更顯得落寞。

《施政報告》提出未來十年每年平均興建約20000個公屋單位;透過房委會、房協、市建局多管齊下增加資助出售單位供應;把部分新落成公屋單位以較傳統居屋低廉的價格售予綠表人士等等,都觸及全港市民的根本需要,可憐市民選出為他們發聲的那些代議士,卻麻木不仁,愛理不理。

如果泛民議員繼續推行所謂不合作運動,這些房屋以至其他利民政策定然胎死腹中,無法實施,市民也無辜成為「攬住死」的陪葬品。不合作運動的幼稚和逆邏輯性,除了讓泛民議員添點香油繼續點燃頭上光環之外,實在看不出社會有什麼得著。

香港不屬於某位政府官員或哪位議員,香港是全體市民安身立命之所,若要香港繼續發展,市民生活好過,各持份者都得放棄私利,以大我為先。再好的政策,若無法落實,終究只是紙上談兵,不能真正造福市民。再積極表演的議員,若不真心從市民的切身利益出發,履行議員職責,那他代表的也絕不會是民意。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月16日

原圖:taku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