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階梯增一層 房屋五死結待解
置業階梯增一層 房屋五死結待解

佔領陰霾已消除,治港鴻圖全開展,新年度的《施政報告》,便成為香港撥亂反正的新方向。特首梁振英強調房屋是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施政報告》以5000多字的巨大篇幅去闡析以多管齊下方法逐步解決房屋供求失衡的問題。很明顯,政府的決心和信心非常明確,但要徹底解決房屋問題,還有五個死結有待解開。

《施政報告》指出,香港並不缺乏土地,所欠缺的是可供發展用的土地,直接點出香港房屋問題的基本癥結,就是「有地不能用」。然而,政府是香港土地的地主,為什麼會長期出現「土地不夠用」,以致未能透過土地供應去穩定樓價?

在今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提出多管齊下的方式,以增加房屋和土地的供應,以及促進房屋單位的流動;最大的亮點是在公屋和居屋之間,增加一個全新置業階梯。

政府建議房委會選擇正在興建的公屋項目,以先導計劃形式,出售予綠表人士,包括現行公屋租戶及將獲編配公屋的人,有關定價比傳統居屋低廉;騰出的公屋單位,則可留予其他有需要的人。

這階梯的巧妙之處,在於雖未能大幅增加房屋供應,卻能運用行政手段,令一個新單位可令兩個家庭受惠,既毋須增加投資建設,反可增加房委會收入,一舉三得。更重要的是,目前全港約有72 萬個公屋家庭,截至去年6月底的富戶家庭約有2.4萬戶,但富戶的遷出率長期偏低,針對公屋和準公屋租戶的新置業階梯,將可對公屋單位的流轉產生積極作用,並可減免市民對私人物業的需求壓力,亦是一舉兩得。

不過,在整個土地和房屋供應鏈上,現存的五大問題,極待解決。

一、有地不能用。除了規劃問題外,地區人士甚至非當區人士的「習慣性反對」,也是一個主要關鍵。因此,政府既要做好規劃和部署的工作,更要加強與區內人士的溝通諮詢,並要做好輿論闡述和照顧受影響者的工作,鋪陳大意,依憑民意去遏止非理性或個別性質的抵制。

二、麵粉貴,麵包只能更貴。目前的賣地和市區重建收樓的價格均居高不下,甚至節節上升,這情況不扭轉,問題只會持續而難以改善。

三、建築成本急升。原因有三,包括同期動工的項目太多,增加對工人和設施的需求;本地技術工人不足;以及議會不合作,市民動輒提出司法覆核,令工程受拖延,亦令成本不必要地大幅推高。

四、置業具有投資和民生兩大互相矛盾的屬性。前者希望樓價高愈好,後者則希望愈平愈佳,若未能區隔兩者的需求和訴求,未能把置業市場清晰地切割為兩個不同的板塊,則由此引發的矛盾怨懟,將難疏解。

五、房屋供應依靠私人發展商的配合,他們與政府理應是以市民為共同對象的利益共同體,如何理順這種既為公益,也為私利的合作關係,將是確保房屋供應穩定、樓價平穩、政府監控措施有效推展的大前提。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月15日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