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與眾生
精英與眾生

本文作者為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張志剛


看完屈穎妍的專欄文章〈這騷,很爛〉之後,在網上找來陳智思和行政長官那段對談視頻一看。看完之後,我不斷反覆去想一個問題:今時今日,拍這一段視頻的目的是什麼?這樣的視頻出街之後,又能否達到製作者的目的?


我們嘗試不要去相信某單方面的一面之辭,這是預先製作好的視頻,而非即興者的新聞採訪,政府相關的眾多部門,有沒有看完這條視頻,然後評價?又或者以「焦點小組」的形式,找一些普通市民講一下看完的感受?如果沒有,那屈穎妍的評論,負責製作的政府官員,是否認為言之有理?


這其實是一個很直接的問題,無論從政治角度、管治角度,還是從公關角度,這條視頻都是「慘不忍睹」之作。如果認為網上留言片面偏頗,可以找一些民調機構,開一個10人的焦點小組,答案自有分曉。


沒法解決疫情 公關手段會帶來反效果


個人對一些「公關伎倆」向無好感,尤其是當今世代,一些傳統的「公關手段」根本無甚功效,甚至適得其反。各地政府過去面對政治危機,總喜歡用「轉移視線」的方法,就好像以前的飛機空戰,一架戰鬥機為飛彈纏上,就馬上放出兩個熱氣球去引走導彈。試想今日空戰,還可以靠放出兩個熱氣球甩身?


正如上周本欄〈我們都搭上馬航370〉文中引述新加坡前外交官馬凱碩所言:處事首先要正確認識問題,問題搞錯了,答案也一定錯。當下香港,最大的問題是什麼?講東講西都沒用,一定要講中香港絕大多數人最迫切期望解決的問題。講保育、講大館、講羅馬建築,全是言不及義,大家不會關心,不會有感覺。沒有一個確切解決當下疫情困局的辦法,任何公關手段,不止是杯水車薪,於事無補,甚至帶來反效果。如果真的「無辦法」,那就不如「唔好講」。


什麼叫聽話 什麼叫合作?


事到如今,政府仍然定性問題之源是市民不合作,政府官員講這句話,其實是有點自相矛盾。首先政府不肯做全民檢測,就是假設了香港市民「唔太聽話」,所以決定不做全民檢測。但現時又認為要抗疫成功,必須靠全民合作,那兩句說話連貫起來,香港抗疫失敗幾乎是命中注定。那就不如行瑞典模式,大家「佛系佛系」就算了。


究竟香港人聽不聽話,合不合作?我走到街上,戴口罩的比率近於百分之百,甚至在跑步徑上,戴着口罩跑步的也超過九成,那算是聽話吧?


但走到餐廳,一家六口坐在一張大長餐桌,高談闊論,分享食物,他們聽不聽話,合不合作?你跑上前跟他們理論,他們指一指餐桌中間擺了的兩塊透明膠片,依足法例行事,百分百聽話!


究竟什麼叫聽話,什麼叫合作?


不准下午6點後堂食,那可以買「外賣」回家開生日派對,酒店一樣推銷staycation,房間一樣可以良朋歡聚,完全依足政府規定,你能說他們不聽話、不合作?


政府要明白,他們面對是750 萬的「眾生」,他們不是紀律嚴明的軍隊,更不是「超人」,他們只是為口奔馳的普通人。政府訂政策,一定要明白,對象是「普通人」。


為保障自己和其他人的健康,市民每月花幾百元買口罩,也不介意一些不方便、不舒服,在公眾場合全程戴上口罩,「眾生」願意做,「眾生」聽話兼合作。


但如果要一個月內30日自己面壁吃飯盒,不打麻將、不唱歌跳舞、不娛樂、不見年邁雙親、不帶年幼兒女上遊樂場,可不可以?可以!但兩個月、三個月、半年,可不可以?那就有相當多人不可以,這就是「眾生」。


可以是「精英」 但言行要靠近「眾生」


若干年前看過一本有關美國政治的名著,內裏有一條,指如果要當選美國總統,就不要標榜自己是精英。最初看時,有點不明所以,美國歷任總統,有哪一個不是精英?許多都是耶魯、哈佛的畢業生,怎麼不是精英!


後來再琢磨其中意義,是在「標榜」二字,你可以是「精英」,但一定要明白「眾生」,言行都要靠近「眾生」,用我們香港政界的語言,就是「貼地」。因為「標榜」自己是「精英」,一切施政標準都用「精英」的水平來定,那「眾生」如何是好!九優狀元不用聽書,一般學生「得唔得」?學校、老師能不能假設全班30多人都是九優狀元的水平,不用教書,可以自己「搞定」?


說到真正的精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讀書叻,叻唔過李光耀!但李光耀從不責備新加坡人,他只會責備人民行動黨的高層,責備內閣閣員!說到底,管治責任都在「精英」,而不在「眾生」!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21年1月7日


原圖:政府網頁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瀏覽我們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speakout_hk/?hl=zh-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0
好正
4
心心眼
2
好好笑
1
令人傷心
2
嬲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