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扶愈貧政府仍須努力
愈扶愈貧政府仍須努力

本文作者為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貧窮人口逾一百四十萬,創十年新高。對此,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貧窮綫不是一個指標,而是供政府參考,以調整現有的扶窮政策。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網誌中解釋,人口高齡化抵銷了政府扶貧工作的成效。一個具體的問題是貧窮綫單以住戶收入為指標,只計算收入,不計算資產,故有一些擁有樓房等資產的退休長者亦會掉入貧窮綫下。司長亦指出,現金政策介入後的貧窮人口為一百零二萬。

 

推說人口高齡化抵銷成效

 

雖然司長指出現有政策成功令三十八萬人脫貧,但有一件事不能否認,就是在香港這個只有七百多萬人口的城市,每七個人就有一個窮人。雖然司長辯稱這是人口老齡化所致,有一些本身有資產的退休長者也計算在內,但還是有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層次,就是香港有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租住公屋單位,我們可以假設這些人沒有任何房產。若按以上的比例去計算,則香港也許有三十萬人的貧窮人口沒有任何房產,這絕對不是小數目。根據二○一六年的中期人口統計,有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就是居住在自置物業內的家庭住戶比例下降。也就是說,租住私人物業的家庭住戶的比例有所上升。這一批人大多沒有房產,當中也可能存在貧窮人口。也就是說,雖然香港有一批退休業主,但數目未必那麼多。

 

第二個層次,就是儘管退休業主有資產,但這不代表他們一定過着富足的生活,尤其是沒有子女供養的退休長者。這類退休長者基本上空有一間住房,沒有第二間物業收租,生果金是唯一的入息。他們不敢多用錢,就連很多基本生活開支也要省着來用,導致生活質素不高。把這類人士歸類為貧窮也不為過。

 

長短期措施兩皆空

 

如果說政府的扶貧政策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在態度上仍然嘗試淡化貧富懸殊的嚴重性。扶貧說就說得多,但口惠而實不至。短期的全民派錢紓困,政府堅持不做;但當談到長遠的扶貧措施,又推說人口老齡化,以致成效不彰。長期措施做不好,短期措施不肯做,那麼扶貧二字又從何談起呢?

 

正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行政長官述職時說,港府要抓緊研究香港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問題。眾所周知,貧富懸殊、收入不均是香港嚴重的深層次矛盾之一。其實,香港正值民怨四起之時,政府應該考慮推出更多短期的措施,讓大多數市民受惠;另外亦應考慮減輕退休業主的負擔,永久寬免退休人士自住物業的差餉。筆者歡迎政府昨日宣布農曆新年前推出代繳公屋租金、電費補貼等措施。但若真要做到扶貧,政府仍須努力。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9年12月18日

 

原圖:中通社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

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

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點算呀
0
超無奈
0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