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被擒?
傳媒被擒?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因為研究「資訊不對稱」(asymmetric information)市場而獲得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Joseph Stiglitz,這幾年尤其關心「傳媒被擒」(media capture)這個怪現象:「被擒」跟「被操控」是兩碼子的事──後者指明顯干預新聞自由的行為,而前者則是傳媒因為自身隱藏的利益,所以未能發揮「為社會提供資訊」這個最基本的功能──隨着香港區議會選舉臨近,英國大選又將在下月舉行,傳媒的怪異行徑,便特別值得我們留意。

 

Stiglitz最憂心的是現代傳媒在認知層面「被整個社會所擒」(cognitive capture by society):意思是傳媒為求討好受眾,甘願當回音壁,純粹用更誇張和具娛樂性的手法,把社會內各種主流意見,重申向受眾再表達一次,加深固有印象,目的就是為求增加點擊率。

 

Stiglitz認為傳媒若隨波逐流依附民粹,有負作為「第四權」之職責。他認為傳媒必須跟社會整體保持一定距離,才可以有效發揮其checks and balances 的功能。

 

除了被整個社會所擒,傳媒在認知層面也有可能被權貴所擒。特別是作為經濟學者的Stiglitz,常常見到財經記者被口若懸河的CEO們「洗腦」,吹噓市況大好,加上受眾本身貪婪的性格,寧信升也不望跌,傳媒唱好亦往往有更多訂戶,點擊率也隨之上升,泡沫便因此變得愈來愈大;加上企業還會聘用公關高手包裝論據,記者久而久之潛移默化,也會站到企業那邊。Stiglitz舉了一例,指出蘋果電腦的公關如何讓財經記者們相信,歐盟控告Apple Inc.逃稅,「原來」反映歐洲那邊的法律有問題!只有用心鑽研國際稅務條例的記者,始有能力看穿蘋果電腦的說法有何漏洞。

 

另一傳媒被擒之方式,是企業透過廣告預算,讓傳媒發表文章或表達意見時有所顧忌(也就是某程度的自我審查)。過去有說法指傳媒可以透過訂戶課金,令自己在營運上毋須過分依靠廣告商──可是Stiglitz發現,當下網絡訂戶往往有明顯的喜惡傾向,一見到相反論點便會放棄繼續訂閱,是故傳媒可謂同時被訂戶與廣告商所擒。

 

最後一種被擒方式,原來是被老闆和股東所擒──卻原來,美國的企業家許多有直接干預編輯部的習慣。基於美國人崇尚企業高度自由的傳統,所以文化上竟然不太苛責老闆和股東阻撓編輯自主,更有不少美國人(以至部分學者)同意企業當然要以賺取利潤為其首要原則,只要沒有明顯的利益衝突(如利用自己作為股東的傳媒,幫另一自己有份的企業賺錢而不對外公告),編輯和記者便應當盡力聽從老闆和股東。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11月12日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5
嬲爆
1
超無奈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