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三問港青 知中國看未來
愛國三問港青 知中國看未來

香港近期的亂象,突顯港青對國情的認知偏頗,乃至強烈不信任,盲目的仇恨和自以為是。今天重提「愛國三問」,發揮着醍醐灌頂的作用,激勵港青清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知中國、履責任、看未來,樹立高遠的人生志向。

 

1935年,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發出「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這振聾發聵的「愛國三問」,振奮了師生、警醒了國人。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開大學時作出回應,指這既是歷史之問,也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他又指,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

 

中聯辦副主任楊建平近日以「愛國三問」為題發表文章指,香港今日之亂,除卻社會民生問題的積怨外,集中暴露了部分港人尤其是青年人對國情認知的偏頗,以至於有人借着「反修例」發洩對國家的仇恨,散播分離和「港獨」理念,竟然可以毫無忌憚、毫不掩飾,足見香港社會國家意識的扭曲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在政治運動中,年輕人是最易受激情驅策、最不顧個人後果代價的一群,往往淪為政爭棄卒,「時代革命」不成,卻製造出「時代悲哀」!「光復香港」亦變成「搞亂香港」!

 

自6月以來,青少年學生成為街頭抗爭的主力,手段愈益兇悍,被捕大專學生多逾260人,他們輕者如非法集結和阻差辦公,重者包括暴動、襲警甚至縱火,一旦入罪,將面對重罰,學業和前途可能盡失,青春應被如此蹧蹋?是源於經深思熟慮的理想?還是人云亦云地跟風,或只是被「有心人」刻意「洗腦」?

 

要社會重回正軌,除要止暴制亂外,還是從對青年的教育入手:

 

第一,香港的獨特制度和身份認同,使越來越多港人或港青,自我感覺優越,罔顧「一國兩制」的憲政倫理,將香港政局變成亂局。當務之急,唯有推動國民教育和基本法教育,讓他們知中國、看未來。

 

第二,港青雖對社會有一定承擔,但只局限於本土社會的層面,對自己身為國家一分子的意識非常薄弱,對「國家責任」的概念更見模糊,這是學校教育的失敗,必須嚴肅糾正,督策履責,姑息只會帶來戕害。

 

第三,學生的公民觀非常被動,並且停留在有理論欠行動的浮面狀態,說了當做了;因而不妨給予青少年多些承擔責任機會,讓他們從中建立自信心和能力,加強其社會意識,責任感亦更加全面。

 

第四,把「港獨」視作香港自決前途的選項,在政治上是幼稚的,而且浪費時間。最基本的做法是,既不提「港獨」,也棄用「自決」這個敏感詞。只有這樣,我們才可重返「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這些真正有意義的題目上。

 

原文轉載自《文匯報》 2019年10月31日

 

原圖:新浪

 

請Follow我們的YouTube頻道:https://bit.ly/2kgU8qg

 

下載我們的手機應用程式,收看第一手精彩內容:https://www.speakout.hk/app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2
嬲爆
1
超無奈
5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