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暴亂破窗效應與對策
香港暴亂破窗效應與對策

香港少數激進分子利用網絡播謠和破窗效應,煽惑市民上街抗爭。當局須劃清紅線,嚴厲執法,恢復秩序。

 

香港正遭內外惡劣形勢夾擊,對外承受中美貿易戰的反覆熬磨,經濟急速滑坡;對內面對修例風波的焦土「攬炒」(香港潮流用語:玉石俱焚),少數激進分子帶頭衝,利用網絡播謠和「破窗效應」,煽惑市民「自告奮勇」登上抗爭戰車,並另闢極限衝擊新戰線。中央則以劃清紅線進行反制,務求穩定安寧,維護一國兩制,恢復社會秩序。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理論,認為若縱容不良事件放肆,將會誘使旁觀者心存僥倖,盲目仿傚甚至變本加厲,形成一窗破全屋毀、一石崩堤壩潰的亂局。修例風波便由打破法治的其中一扇窗起,釀成挑戰「一國」主權和國家安全的「港獨」分離主義騷亂,嚴重擾亂社會秩序和生活節奏。

 

另一扇破窗則是體現在暴力抗爭的手段,由最初的和平集會遊行,全面激化為鼓勵三罷(罷市、罷工、罷課)、彈性上班、不合作運動(阻礙港鐵)、快閃式示威、佔領街道和立法會、圍堵行政部門與警察總部、堵塞過海隧道、學校聯署運動、國際媒體登廣告、買「老婆餅」、「燒街衣」等形形式式的抗議行動,雖僅屬學生習作水平,但暴力陡增,既動用汽油彈,更用巨型橡筋彈射磚頭、點燃火頭等,盡顯無限擾民的本質。

 

綜觀香港的政爭,大多數參與者都是起哄式逞勇,欠目標缺戰略,連下一步該怎走也要臨時商議。主事者全程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卻鼓動毫無保護裝備的市民衝鋒陷陣,造成社會動盪,並且承擔受傷和刑責的風險,居心叵測,世所罕見,更是社會之悲!

 

隨著資訊網絡和社交媒體日漸普及和無人管控,網上充斥著反對派的謠言和幻想,以及真真假假的涉事訊息,蠱惑民意、搧風點火,政府應在政治立場及意識形態上,預早做好攻防準備。

 

第一,香港的街頭暴力抗爭雖已師老兵疲,但反對派仍執迷蠻幹,快閃狙擊,令社會接近沸點,中央已明確定性其為「暴亂」,並放出「這場鬥爭已經是一場關乎香港前途命運的『生死戰』、『保衛戰』,已經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等重話。事件如何善了?怎讓香港恢復平靜?是各方的共同責任和任務。

 

第二,針對香港事務,中央尊重一國兩制原則的「兩制」,堅持耐心和克制,交由港府自行處理,只以「底線思維」去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目前,一國兩制有三條不容觸碰的管治紅線,一是危害國家主權安全,二是挑戰中央權力和香港基本法權威,三是利用香港對中國進行滲透破壞活動。然而,一場風波折射出現行管治紅線的疏漏,尊重變挨打、砸打擾無罪的歪邪,漏洞不補,法治怎談?

 

第三,在大小氣候的夾擊下,抗爭愈趨「硬碰硬」,情況亦陷入螺旋式惡化。大氣候是中美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香港反對派甘心充當美英等國的反中棋子,並讓香港成為反中舞台;至於小氣候,則是官民之間、陸港之間的信任現鴻溝,讓小磨擦變大衝突,當局有需要就抗爭衝突劃下明確紅線,雷厲風行嚴厲執法。

 

第四,社會抗爭或許無法迴避,爭議亦難盡免,但社會總不能長期處於抗爭狀態。警隊作為治安最可依賴的力量,應有擔當敢作為地依法止暴平亂,果斷取締違法行為,確保一國兩制和法治行穩致遠,不容任何人士以一己理念或「公義」之名,妄行亂港抗中之實,將市民淪作政治陪葬品。

 

第五,隨著少數激進分子刻意將事件往激烈衝突的方向拉,推動網絡社運,任由隱藏身份人士在網絡騎劫把持,鼓吹「港獨」、衝擊中聯辦、污損國徽、丟國旗下海等,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口號。這不再是和平表達訴求,而是「顏色革命」式的叛逆。由於性質嚴重,不但要懲治暴力行動中的違法者,還須追究幕後策劃者、組織者和指揮者的刑事責任。至於當中的外國勢力黑手,更要與外交部協調,嚴打盤究。

 

區別和平示威與暴力分子

 

第六,此次極限對抗充分暴露香港反對派沒有底線式的拒絕合作,不惜損害國家利益的政治本質,中央和特區政府有需要嚴肅應對。嚴懲更要嚴教,要做好青年工作,將絕大多數遊行示威的青年人和學生與極端暴力分子區別出來,積極檢討和完善香港的安全法制與教育法制,培育反暴力、守法治、求穩定和謀發展的核心價值觀,防止他們被反對勢力利用。

 

第七,修法風波突顯的深層次矛盾,以及對陸港關係的傷害、對一國兩制的衝擊,短時間內無法彌平,禍患在未來還會持續呈現,若是心存僥倖,後果將會非同小可。

 

原文轉載自《亞洲週刊》 2019年8月25日


原圖:文匯報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8
支持
6
好正
1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