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自發初創之五大訴求
紐時自發初創之五大訴求

本文作者為言論自由行行政總裁黃永


毫無疑問,《紐約時報》是這3年來數碼轉型最成功的傳媒:2017年底訂閱收入達到10億美元,而2018年底總訂戶人數為430萬,當中340萬是網絡訂戶,帶來超過7億美元的數碼收入,並預計明年的數碼收入將會達至8億美元。

 

隨着選舉年臨近,《紐時》當然更進取,希望借勢推出更多收費網絡服務,上星期更宣布將會聘請兩名「駐報創業家」(Entrepreneur-in-Residence),全力研究如何把現有內容或資源重新包裝,成為可收費的網絡產品。管理層決定聘用全職員工來研究「自發初創」的主要原因,是基於之前兩個收費服務的成功經驗:先有網絡填字遊戲(crossword puzzles)在前年帶來近三分之一網絡訂戶人數增長,然後「紐時烹飪」(NYT Cooking)的收費app既賺錢又聚眾,兼贏盡口碑,被形容為「網絡內僅存的開心角落」。

 

有趣的是,《紐時》並不介意透露自己打算如何開發數碼新產品,在其招聘廣告刊出以下五大訴求:

 

一、所推出的數碼產品或服務,最終可融合特定功能及由編輯負責的既有內容,從而成為一盤獨立生意。《紐時》的填字遊戲有過百年歷史,2014年曾經推出電子版,但不成功,2017年的新數碼版大熱,除了版面設計有改良,亦因為參透了網絡用戶的行為模式:互相查問和暗中逞強較勁,令很多《紐時》讀者樂於sign up成訂戶。

 

二、設計自發初創的經營模式時,務必以「有機增長」(organic growth)為本;這是因為《紐時》本身已經有相當多的網絡訂戶,毋須考慮透過收購合併來突然大幅增加用戶數目,寧可榨取每一位訂戶,讓他們自願奉獻更多。

 

三、新設計的數碼產品或服務,須跟《紐時》的品牌性格和價值取向一脈相承。基於以上提到的自發初創模式以有機增長為本,緊貼《紐時》現有訂戶來開發新產品,自然相當合理,但此着重點在減低內部矛盾風險,避免新聘用那兩位「駐報創業家」要求全面顛覆現行的報格和發展路向,故此可以看出《紐時》目前只求穩守突擊。

 

四、新產品或服務的經營模式是透過功能去培養用戶習慣,從而增加使用頻率,像填字遊戲是針對上班族每天早上乘搭交通工具的那段時間,而烹飪應用程式則聚焦用戶接近放工時的心態和行為。

 

五、新出的數碼產品必須面向全球市場,不能只聚焦美國受眾,像上述極為成功的煮食教學app,便令不少訂戶覺得猶如24小時網絡版本的《大英烤焗大賽》(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吸引不少美國以外的受眾。上星期提過《紐時》的「外語版」以中文為最優先,可以估計往後推出的新數碼產品或服務,必定先考慮如何打進華人市場。

 

原文轉載自《信報》 2019年8月3日


原圖:《紐約時報》網頁截圖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1
好正
1
我鍾意
2
無意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