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的風情
阿姆斯特丹的風情

 

黃啟樟
加拿大安省中英翻譯學會會長

由多倫多前往阿姆斯特丹的飛機在午夜前的一個小時起飛,第二天中午便抵達目的地。拖著行李步出機場,叫了一輛計程車,司機很快便把我們送到市中心的小旅舍去。中秋節才過已感覺有些寒意,但遊興並未受到影響。

小旅舍名叫Amistad Hotel,是由朋友推薦的,位於阿姆斯特丹同性戀者聚居的地區(gay district),是由一對男性同志經營的,優雅舒適,實而不華,有家居的感覺。我們的房間是設在三層高的舊房子頂層,要通過一道窄小的樓梯才可置身其間,雖然出入不十分方便,但好處是與外界隔離,自成一角。據說這座舊建築已有四百年的歷史,開始有輕微的傾斜,走在上面有點酒後微醉的感覺。服務員說不要害怕,房子仍然十分堅固,是絕不會倒下來的。殊不知阿姆斯特丹有很多舊房子都是這個樣子的:左傾右斜或前仰後側,但都被保留著,更成為了這座城市的特色。

來到阿姆斯特丹很容易便聯想起義大利的威爾斯,到處都是左穿右插的運河,猶如一個巨型的蛛蛛網,盤踞整座城市。兩地不同的是:前者條理井然,後者縱橫交錯。荷蘭人的嚴謹及義大利人的隨意,一目了然。到了這裡一定要試一試遊運河的滋味,才可領略到阿姆斯特丹與眾不同之處。

阿姆斯特丹也很容易使我聯想起往日的上海和北京,自行車是這些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當地的成年人騎著單車上班,年輕人騎著單車上學,主婦們騎著單車購物,都習以為常。他們駕馭單車的技巧的確了得,可一邊騎著一邊講電話,一邊抽煙,一邊做其他事情,甚至還揹著年幼的子女在鬧市中穿梭往來,如履平地。單車作為交通工具既環保也符合經濟原則,隨著油價不斷上漲和環境不斷受到污染,使用單車的荷蘭人一定會愈來愈多。騎單車還可鍛鍊體格,荷蘭人能夠保持苗條的身栽實在與此有關。反觀中國人,才多賺了點錢便把單車棄之如敝屣,都趕著去開汽車,沒有考慮這樣做的後果。

比起巴黎、倫敦、羅馬,阿姆斯特丹算是個規模較小的城市,人口不足八十萬。它沒有巴黎的富麗,倫敦的典雅,羅馬的氣勢,卻非常獨特可愛。這裡的生活節奏很緩慢:汽車不會在馬路上橫衝直撞,單車也只會在專用的單車徑上徐緩而行。其實安步當車的人多的是,他們不會擔心被汽車或單車撞倒。這裡的公共交通也非常方便:有巴士、電車和地鐵,穿梭不停,買了張套票便可隨時上下。我們最喜歡搭乘有軌電車到處遊,每次選擇不同路線,把整個阿姆斯特丹遊了個遍。

阿姆斯特丹是個十分開放的社會:同性戀受到尊重,為同好者而開設的酒吧食肆和商店到處可見,公開活動也不會受到歧視;提供性服務的行業也受到法律的保護,可在專門設立的「紅燈區」內公開營業而不會受到干擾,嫖客更可肆無忌憚在玻璃窗台前挑選〝貨品〞、議價,各取所需。除此之外,吸食大麻也是合法的。聞說很多年輕人不再吸食香煙而改用大麻,成為時尚。入夜後,陣陣燃燒過的草青味不知從何處飄進屋內,使我們成為吸食二手大麻的受害者。

荷蘭在十六世紀末曾經是世界的海上霸權國家,勢力直達亞洲、非洲和南美洲。他們輝煌的歷史在博物館內陳列的收藏品中仍鮮明可見,他們略帶棕色的膚色也掩藏不住殖民時代與異族通婚的史實。一個旅舍的服務員對我說他的祖母是印尼華人,自己是個混血兒。經過悠久的殖民擴張、征服與同化,正統的荷蘭人相信已經很難找到了。普遍來說荷蘭人的英語水平都很高,說起來朗朗上口,不像法國人縱使能說也不願說。我對此有個看法:荷蘭人能夠忘掉昔日的光輝,接受國力衰落的現實;法國人則念念不忘祖先的榮耀,對今日之處境耿耿於懷。

西方國家雖然奉行宗教自由,但教會的影響力似乎逐漸衰退,從教堂經久失修的外貌可看得出來。在阿姆斯特丹有些教堂便被投閒置散,有些則把部分空間改作商業用途,以租金的收入來支付龐大的經費。反觀中國,近年來基督教大行其道,吸引了不少國人追隨,不知是否和百姓的信仰改變有關。

總括來說,阿姆斯特丹人口少,空氣清新,氣候溫和,風光明媚,生活悠閒,是個十分宜居的城市。

原圖:takungpao, singpao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