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天使」可否改弦更張?
「馬路天使」可否改弦更張?

本文作者:吳康民

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2017 年的普選框架敲定3個大原則,港人叫做一錘定音。雖然仍有一些細節可以在往後討論,但是什麼「國際標準」、「不應有篩選」、「公民投票」等等,都一掃而空。大局已定,反對派抗命再加升級,也無濟於事。

反對派「三子」所謂「佔領中環」的設計,原是有點嚇唬味道。就是說,中央不讓步,實際上就是不讓反對派候選人入閘,就以癱瘓中環相威脅。預期影響香港作為國際經濟金融中心的動作,可能使中央對政改的決策有所「鬆動」。但是中央對原則問題絕不可能讓步。中央從大局出發,從國家安全出發,從長治久安出發,終於作了一個可說是「死線」的決定。

佔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廷也泄了氣,也承認佔中的嚇唬已經失敗。而大部分港人務實,對佔中的支持度正在變弱。

實際上反對派輸得更慘

李飛在簡介會上還幽默地說,希望那些反對派不要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應該回到愛國愛港的立場上來,走上正途,不要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馬路。也就是說,不要如上世紀30 年代的一齣電影的片名,當個「馬路天使」。

反對派如果去得太盡,也就是走上絕路。雖然表面上可說兩敗俱傷,實際上是反對派輸得更慘。如果他們利用立法會上的否決權,否決政改方案。第一,他們斷絕了2017 年普選的一人一票的路,正如特首梁振英所說,一人一票選舉,500 多萬合資格選民可以走上投票站投票;原地踏步,數百萬選民也只能在電視熒幕上看選舉。為此,不少選民會埋怨泛民議員「倒米」。

第二,他們這一次的否決票可能減少了來日的選票。除部分激進再激進的選民外,其他即使同情泛民主派的中間選民,可能因此不再投泛民的票。第三,把路堵死了,今後更難和北京對話,並且給人有「老調子已經唱完」的感覺。

現在的方案其實仍有討論餘地。例如提名候選人是不是一開始就採取過半數方能提名的辦法,抑或是提出初步候選人多人,再經過過半數選委的篩選最後得2 至3 名候選人?又如一人一票全面普選時,是以過半數有效贊成票方能當選,還是得票多的一人便可當選?

至於「袋住先」,更不失是一條出路。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第一屆普選或有未完善之處,第二屆普選仍可改進。如果第一次普選,證明香港選民大都是理性的,多數票都是投向有管治經驗、操守清白、不偏激、有創見的候選人,中央基於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的原則,在往後的來屆選舉便可更為寬容。

同時,內地政治改革也會同步前進,民主法治更有進步,也會增加香港選民愛國愛港的向心力,香港普選便可進一步完善。

提防外國勢力是共同目標

當前的問題,是中央和泛民主派都應該有更長遠的眼光,眼於逐步建設香港的民主政治,而不是互相對立、對罵而各走極端。

提防外國勢力入侵應該是共同目標。泛民主派也不敢說裏通外國是正當的事。中央說泛民主派也不乏愛國愛港之士,的確是這樣。只是有某些政黨和某些泛民分子被一些依附外國勢力者騎劫罷了。外國勢力插手香港政制改革的目的,是為了圍堵中國,影響中國的崛起,最終的目標是要在中國搞「茉莉花革命」,使中國的共產黨領導的政權變色。為的是帝國主義者、霸權主義者的利益,絕對不會為中國人民、香港人民謀利。

看美國在中東地區干涉人家的內政,哪有什麼好結果?伊拉克也好,埃及也好,至今仍處在動亂之中。美國要和俄羅斯爭奪權益,把烏克蘭鬧個天翻地覆,結果是烏克蘭人民受害。

對祖國的不信任感

我相信香港泛民主派中,真正為美英帝國主義火中取栗的人是少數,多數人只是在民主選舉的幌子下被蒙蔽了。加上當前中國社會的民主法治仍在起步,腐敗之風盛行,有一些侵犯人權的例子也在香港造成很不好的影響。以至於以瑕掩瑜,使香港同胞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只看到內地的某些黑暗面,而忽略了廣大人民努力建設國家、增加生產、發展科技、掃除文盲和改變貧困地區的成就。加上某些不懷好意傳媒的渲染,把祖國描繪成漆黑一團,因而增加了一部分港人對中央人民政府的不信任感。

通過這場政改的爭論,看起來是彼此的不信任感增加了,似乎沒有迴旋的餘地。但我要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有智慧的政治家,應該想辦法來解開這個死結,真正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4年9月6日

原圖:chinainperspective.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