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我們的普選?
誰偷走了我們的普選?

本文作者:立法會議員 陳克勤

自從全國人大常委定出二○一七年普選特首的框架後,建制派和泛民反應迥異。建制派認為,中央為了確保國家安全,而對特首候選人有愛國愛港的要求。按照原有的四大界別來設計提委會,除了確保均衡參與,避免民粹主義,還有嚴格遵從《基本法》第四十五條「循序漸進」的意味。由沒有一人一票到一人一票普選政府的首長,始終是極大的進步,香港史上從未有過。如果二○一七順利無礙,日後「漸進」討論提委會的組成也不遲。就像人類上月球一樣,雖然只是踏出一小步,卻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人大常委的決定,為日後本港的民主發展「開閘」。這是建制派的看法。

泛民不承認政治現實

筆者可以理解泛民對人大常委的決定感到失望,卻不能認同他們自己為自己「落閘」,拒絕繼續用理性、務實的方式去溝通,甚至把話「講到盡」,用最難聽的說話去謾罵中央。中央已多次表明香港不是政治實體,「一國兩制」之下的高度自治由中央授予。這是一切對話的大前提。如果泛民不承認這個政治現實,的確難以展開對話。如果完全認同這個大前提,那麼泛民便不會有今天的表現。綜觀一年多的政改路途,泛民一直迴避「入題」,總是喜歡自設題目,例如:公民提名、三軌方案、佔中,統統「文不對題」,增添了中央的憂慮。再者,政改過程中爆出有泛民人士收受巨額政治捐款,又有人向外國政府「告洋狀」,促使中央強調要維護國家安全,不容許外部勢力干預國家內部事務。這一連串事件,導致人大常委定出現在的普選框架。到底是誰逼迫誰,可謂不言而喻了。

拋開成見 攜手向前

反觀中央的立場一直不變,就是行政長官候選人必須愛國愛港,不接受對抗中央的人。直至日前李飛主任訪港,他仍然強調這一點。只要是愛國愛港的人,認同中央對國家和香港有管治權,那麼,不論他是何派別都有機會參選特首。他甚至認為,大部分泛民主派都愛國愛港,這為「愛國愛港」的概念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詮釋。這是一番苦口婆心的說話,值得泛民深思。不過,有泛民人士以為李飛不懷好意,企圖分化泛民,筆者對此感到非常遺憾。正所謂「空杯以待」,如果杯子早已滿滿的,還有甚麼話聽得入耳呢?

只要對中國的近代史有認識,便能明白為何中央要如此強調愛國愛港。張學良晚年憶述發動西安事變的原因,說:「我主要的敵人是日本人,共產黨跟我們(國民黨)爭,那還是中國人。」他從國家民族的高度去看問題,自然可以拋開黨派成見,以大我的精神成就千秋功業,留下千古美名。希望泛民議員也有張學良的胸襟和識見,鼓起勇氣攜手向前走!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14年9月4日

原圖:bastillepost.com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