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預測第一擊 成敗繫於數據
明年預測第一擊 成敗繫於數據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剛公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除了大家關注的各地排名外,報告的主題更引人深思:如何為未來的生產力作好準備,即所謂「未來就緒」(future ready)。其中兩個指標,是該地政府能否以科技克服世界的種種挑戰,以及可否在多樣科技變革中,讓社會上人人受惠。

我認為要達到這個目標,數據是其中的關鍵,是推動新經濟和創新科技例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的「石油」,也是提升城市管理的要素。以下為2019年的3項預測,全是和數據息息相關。

一)中央資訊平台重中之重

政府除了要繼續致力向公眾開放數據,也要善用數據提升城市管理。10月接連發生超強颱風「山竹」、港鐵四線故障等意外,令人猶有餘悸。如果當局建立以地理資訊系統(GlS)為核心的中央數據平台,連結多個部門和公營機構,統籌協調各方資訊,令管理層能在地圖上看到整體布局,決策自然更有效率,市民「返工」噩夢便可以不再重演。

好像香港電訊(06823),他們維持優質服務的背後,正是以GlS監測這個足以圍繞地球50周、長達200萬公里的光纖網絡。遇到突發事件如掘路工程引致電纜受損,一方面,GlS可以快捷準確地找到另一條備用光纖線路,令服務不受影響;另一方面,管理層透過圖像化的中央地理資訊平台,掌握事故來龍去脈,方便調動不同機構的資源。

其實,目前不少城市建設也逐步採用這些先進工具管理,例如全港交通燈、輸水管等,透過GIS可以實時找到問題所在。明年即將安裝的400支智能燈柱,也應該以中央資訊平台實時監測。

為什麼我強調中央平台呢?現時不少服務,包括各大交通運輸公司,以至公營機構(包括醫管局等)也有自己的監察系統,惟問題在於各機構甚至各部門系統之間少有連結。上述提到10月的兩件重大事故已經清晰說明,每個部門或機構在看自己的一小部分狀況時,似乎問題不大,但是從全局來看卻截然兩樣,令市民感到當局的決策「離地」。因此,城市設施管理實在需要這些統籌八方訊息的中央系統,以避免每次出事時茫無頭緒,這樣才可理順市民的怨氣。

篇幅關係,下次再談第二和第三個預測。

原文轉載自《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12月4日

圖片來源:RTHK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1
好正
0
好喎
0
我鍾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