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怨動人的「法朵」
哀怨動人的「法朵」

來到葡萄牙最南端的Algarve地區, 除了欣賞這裡美麗的海灘、懸崖、奇岩怪石及燦爛的陽光,還可接觸這裡的生活實況及傳統文化。


這次我們落腳在Porto de Mos的一個名叫Belmar的度假村,距離Lagos舊城區不到十分鐘車程。在旅遊淡季開車去很方便,在沿著海港的那條大街隨便可找到泊車的地方,再徒步往舊城區走去。天氣好的日子,這裡便是我們活動的中心。走累了,找個咖啡店歇一會,一邊享受咖啡,一邊觀看來往之路人;肚子餓了,舉目可見都是餐廳,種類很多,任由選擇。我最喜歡吃海鮮,難得葡萄牙人也精於此道。


幾天之後我們便能分辨出東南西北,雖然如此仍不時走錯方向。這裡的十字路口不設指揮交通的「紅綠燈」,以「安全島」代替,駕駛者必須按照先後的次序穿過,但我經常在這些交匯點猶豫不決,幸好車輛不多!


某天我們在舊城區徘徊,看見很多奪目的廣告,介紹「Fado Night」之類的音樂晚會。我用手機將廣告攝錄下來,向酒店接待處的職員展示,並托他為我訂票。兩天後,按圖索驥,找到了演出的場地,原來是一家酒吧,內設舞台。據說音樂會只在週五晚舉行,每次由不同歌手及樂隊登場,除吸引遊客之外,本地人也喜歡來捧場。我們在星期五晚準時來到,場內已座無虛席。酒吧有佐酒的美點供應,但我們已吃過晚餐,就隨便叫了半瓶白葡萄酒,以酒代茶最能配合當前之氛圍。


在眾人期待之下,一個年輕女歌手首先登場,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便開腔高歌一曲,哀怨動人。曲終,獲得熱烈的掌聲。她繼續以憂鬱的調子唱出第二首歌,在場的人都受到她歌聲的感染,默然不語。我雖聽不懂歌詞,也能心領神會。曲終,又一輪雷動的掌聲。這個演出者很懂得控制觀眾的情緒,並且得心應手。她突然以快板唱出一首輕鬆愉快,與前兩首截然不同的歌曲來,在場的人被她牽上雲霄,飄飄欲仙!


原來以上的演出只是熱身賽而已,一個年齡較大的女歌手才是當天的主角,由她壓陣,主持大局。三人組成的弦樂隊以明快的樂聲歡迎她登場。歌者也來個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後,立即以低沉而雄厚的歌聲,如泣如訴,將她的內心世界展現出來,引發共鳴。在場的觀眾被哀怨的歌聲牽引,從雲霄回到人間,與歌者一齊分擔她的憂愁。主角非常老練,唱功一流,如流水行雲。她一舉手一投足,都能動人心弦。歌者似乎歷盡滄桑,臉上留下不少歲月的痕跡。我確信,只有這樣的人生經歷才可掌握及表達「法朵」的精髓。


我對「法朵」文化一知半解,所以在半場休息時,向一個樂手詢問有關這項藝術的來源。他以流利的英語向我解釋:「Fado」在葡萄牙文是表示「命運」或「宿命」的意思。這種歌曲開始於十九世紀初期,流行於民間,是里斯本貧窮階層的產物。最先只有男子漢以歌聲來表達及發洩人生的遭遇,在碼頭工人或漁民聚集的地方如妓院,三流酒吧才可聽到。歌詞粗糙簡單直接,伴奏的樂器以葡萄牙十二弦吉他為主。這種樂器是由魯特琴(lute)衍變而來的,在里斯本流行。後來有些年輕人將它傳到Coimbra的大學校園去,將琴的形狀略為改變,演奏時也將弦線調低半個音階,以配合低沉的男聲。新曲譜上較文雅的詞句,逐漸被廣泛地接受。除男聲以外,也加入了女聲,但悲傷之調子仍舊保留著,只不過內容更為豐富多采。


「法朵」藝術由民間開始,已發展成為葡萄牙的一項獨特文化,與西班牙的「佛朗明哥(Flamenco)」藝術不遑多讓,聞名遐邇。很多著名葡萄牙歌唱家曾將「法朵」文化推廣到世界各處。樂師不厭其詳的向我解釋,使我猶如上了一堂音樂歷史課,獲益良多。


表演節目從晚上九時開始,一直到凌晨一點才結束。離開之前我又訂了下星期五的入場券,準備享受另一場精彩的演出。


圖片來源:背包客棧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0
支持
0
好正
0
無意見
0
好慘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