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思之惡「失心瘋」到「全民退保」激情 ——兼短覆楊森
從無思之惡「失心瘋」到「全民退保」激情 ——兼短覆楊森
本文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王卓祺 前言 近月看到一本周刊的專輯,認定「香港拾荒老人悲歌 呼喚全民退休保障」;在主編筆記外,還有8 版的專題文章,可見其重視程度。筆者研究社會政策20 多年,對香港的社會保障制度還有點認識。後來施政報告沒有提及退休保障的議題,便寫了一篇文章,提出「全民退保」爭議是否終結的疑問,論點是高額長者生活津貼(長生津)應可替代全民老年金(與「全民退保」方案雷同)。我還以為先前寫好,評論該專題的文章可以報廢。怎知最近看到一篇評論,提及納粹德國戰犯依法辦事是「無思之惡」,犯了「反人類罪」;並推論特區政府官員「黨禁、拒簽與DQ(褫奪參選資格)」也是依法辦事;認為對付「極權管治」的有效辦法,「就是把責任拋回每一個有份參與及執行褫奪人權決定的官員,逼令他們直面其建基於無思所作的惡行及其後果……」這些指控極其嚴重;但筆者閱畢全文,得出結論是作者可能一時「失心瘋」。 我的直覺是兩者都屬文字煽情炒作,大家閱後便過眼雲煙。若這個講法成立,在這個媒體充斥煽情文字的年代,究竟什麼條件使一些議題引起人們的關注,成為延續性的爭議;一些卻引不起注意或以怪論視之呢? 短覆楊森 在這裏也借文章一小角,回應楊森兄對上一篇《博約集》有關「全民退保」爭議「應當終結」的質疑,亦與本文有關。楊兄的規範性立場(如社會權利)沒什麼好討論,價值取向也。我們分歧在於「全民退保」爭議是否終結而已;這是實證問題,未來三五年大家便知誰的判斷更合乎事實吧!最後,現在有50 萬長者領取兩類長生津,不可想當然以為還有什麼負面標籤了。這個社會標籤問題,有機會再論。 炒作議題的局限 以我粗淺理解,炒作議題成功條件或局限有三。其一,議題或問題簡單易明,有其邏輯性。其二,有一定真實性,就算從某角度看事實,亦有點根據。但若具備這二項條件,亦不可無限上綱,脫離原本問題的邏輯;此其三也。以銅鑼灣書店事件為例,這是懷疑有內地公安跨境執法;議題簡單,其邏輯易明。內地公安不享有香港特區執法權,有香港人因售賣顛覆國家政權書刊而失蹤,便容易聯想到跨境執法的問題。就算有辯解說事主自願被請回去,也不易抹煞指控演繹的事實;因此這議題很難消解。然而,銅鑼灣書店事件不可上綱為一國兩制已經死亡的高度,這是議題邏輯的限制。 無思之惡「失心瘋」之處 從這3個條件來看,「黨禁、拒簽與DQ」成為無思之惡不符合第三個條件。這3 個議題有本身的邏輯理性,但與無思之惡、反人類罪攀不上關係。炒作者所謂「黨禁」,並非禁止所有政黨活動,而是禁止分裂國家的香港民族黨。這類黨禁亦非香港獨有,西班牙便有近例。因此,「黨禁」與無思之惡沒有具體的邏輯關係。保安局在23 條缺位的情况下,以《社團條例》禁止港獨團體亦有其合理性。當然我們亦不抹煞有人以言論結社自由曲線支持港獨。但所謂「黨禁」推論無思之惡則是離題萬丈。「拒簽」的主角是負責邀請香港民族黨陳浩天演講的外國記者。他的行為非言論或新聞自由,而是有目的為港獨搭台的行為。這是事實另一面,與無思之惡亦攀不上邊。將「DQ」一事作為褫奪公民參選資格有一定道理;選舉主任是否相信參選者在短期內改變政治立場也有其可信性。因此事實有兩面,各執一詞。但與無思之惡有何關係呢? 「全民退保」激情下的選擇性報道 我講的是一份嚴肅性周刊。但當某些人先入為主接受某一說法而激情起來,便只選擇有利議題的事實。「全民退保」是一些民間團體,認為強積金制度不完善,非全民受惠,所以議題有真實性一面。但將「全民退保」炒作為解決拾荒老人問題則是想當然,脫離事實及非邏輯性。 第一,「全民退保」概念有錯誤之處,根本沒有全民一定就業及退休的社會,這應是全民養老之誤!因此我將全民退保加上括號(註)。第二,「全民退保」爭取是一個全民享有,無論供款與否的劃一待遇,大約是3300 元(2015 年價值)。這個金額算是謙卑,但如何能解決拾荒長者的收入不足問題呢?這個3300 元的數字的事實與拾荒老人現况(另一事實)及政府解決方案(社保制度的事實)的對比便十分重要了。 下面陳述這些事實:2006 年及2018 年都有拾荒老人的個案研究。研究發現12 年前,這些老人收入中位數每月約300 元,12 年後估計平均為716 元。這周刊亦沒有報道。這周刊的專輯有5個個案。個案一:女,退休金每月(下同)3000多元,拾荒收入約1500 元。個案二:夫婦,拾荒收入約3000 至6000 元;有自置物業及50 萬資產。個案三:夫婦,拾荒收入約3000 至4000多元。個案四:夫婦,拾荒收入約1500 元,有生果金。個案五,女,拾荒收入約2400 元,沒有申請綜援。我們再看看政府提供的福利金。綜援平均個案6201 元;高齡津貼1345 元;普通長生津2600 元;高額長生津3485 元。 這個專輯選擇性地不報道上任特首梁振英政綱承諾的長生津——無論普通或高額——均遠遠高於拾荒長者今年估計平均收入716元;而高額長生津更高於「全民退保」爭取的3300 元!還有,政府對長生津資產限額處理十分寬鬆。長者可將超過限額的現金購買年金;這樣福利金與年金收入兩者兼得。個案二夫婦便可循此途徑增加收入。從這些事實的對比,「全民退保」根本不可能解決拾荒老人的問題。這個專輯刊出時,已有近42 萬高額長生津個案,每人3485 元;但依然有拾荒老人的情况。 總結 香港社會具有充分自由,文字煽情或激情炒作是常規,但文字亂象背後還是有一些規則、條件可供梳理。這兩個例子便看到「失心瘋」或情緒產生的文字炒作的局限。看來,成功炒作議題也不容易;要有點道理,有點事實,也要靠譜。大多數人的眼睛是雪亮,但少數人若對某些議題有定見,或讀壞書,恐慌過度,便會不知道自己有妄想症。放大一點,這少數人的激情偏見或「失心瘋」也許反映社會衰落的敗象——意見領袖這樣感情用事,十分可惜! 註:上一篇《博約集》標題〈全民退保爭議是否終結了?高額長生津起的作用〉的全民退保原文有括號,編輯手民之誤。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8年11月9日 原圖:網上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4
支持
2
超無奈
1
無意見

評論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