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茄笑細茄 勿奢言道德
大茄笑細茄 勿奢言道德

要說香港的荒謬政治現象,離不開政治人物以道德自居,動輒把異見者扣上「不公不義」的帽子,從道德懸崖推下去,其實已甚不道德。近日的政壇事故更令人啼笑皆非,親中社團遊行者收飯錢四十元給被某媒體稱作是「茄哩啡」,依此邏輯,一眾過氣主教、前司長、大狀之流接受傳媒老闆數以百萬計的獻金,豈非不過是「大茄哩啡」而已?政治面前,人人平等,都是為一己利益,毋須「大茄」笑「細茄」。

樹立道德的標牌,幾乎可作為任何錯責的「免死金牌」,甚至是「陽光政策」的豁免條款。議員收取捐款不作申報,曝光後不但拒絕交代事件,反滿臉委屈地說遭政治迫害及抹黑;《主場》停止運作,創辦人在告別宣言中提到「我恐懼」和「白色恐怖」,經營模式不善導致長期虧損的主因輕輕帶過,立刻化身為獻身新聞自由的勇士;再早前,真普聯召集人鄭宇碩教授捲入學術抄襲事件後,辯解也是政治抹黑。批判道德高地上的政客和政治學者,自然變成政治抹黑。政治抹黑這令牌似乎已被某些人登記專利,非我族類休想染指。翻翻舊案,曾遭該「民主」傳媒抹黑者真不知凡幾,多少人格遭謀殺,但都不享這專利。

關於道德標準的奇怪現象,還體現在只強調某些模糊概念的原則,或堅持的「底線」。早年民主派走進中聯辦,隨即被激進民主派攻擊,從此任何與中央的談判,都蒙上一層「秘密談判」甚至「投誠」的陰影,只分敵我,罵得不夠兇也是死罪。而「公民提名」、「國際標準」等概念,從早期的構思,到今天被某些黨派團體套用作政改底線,達不到底線,普選也要隨着陪葬。 自命「良心」政客拚命搶佔道德高地,擔心妥協和退讓令自己道德滑坡,敢問他們在責難梁振英政府撕裂社會時,可有一點臉紅內疚?拉扯之中,讓數百萬人投票選特首的意義早已渾忘。

《萬曆十五年》一書有云:「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好的政治人物應既有原則,又知利害。現實情況中,往往是政治人物熱中玩弄原則博取人氣,卻損失利害,只管談自身原則,碰撞不免。這場道德高地的戰役中,恐怕眾人的視線早已模糊。

原文轉載自《信報》2014年8月1日

原圖:網絡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