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需要更多表達意見
市民需要更多表達意見

七一遊行後,輿論的其中一個焦點是有團體預演「佔中」,以及警方採取拘捕行動。各方支持者日益對立,情緒高漲。一般市民面對更大的「歸邊」壓力,並可能認為表達意見的自由收窄。要扭轉這種情況,需要的是一般市民更多表達意見。七一遊行當日,有組織預演「佔中」,結果警方以涉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及阻差辦公,拘捕了五百一十一人。

「佔中」預演測水溫

從事後分析,「佔中」預演的策略至少有以下效果:一是向其支持者和同情者展示「佔中」是「和平」,不會使用暴力;二是讓參與者可通過是次行動「熱身」,了解日後可能面對的法律、個人安全等風險,以及可能得到的支援;三是讓數百名參與者先行「犧牲」,營造「悲情」,刺激更多人參與正式「佔中」;四是向有關方面表達若無協商,「佔中」行動勢在必行等。

是次拘捕行動則向社會傳遞了一個訊息,就是警方對於挑戰法律的活動不會退讓,即使該活動在政治上較為敏感。客觀而言,此舉可能令部分被捕者更堅定地參與「佔中」行動,但是更大影響應是「提醒」部分被捕者和有意參與「佔中」者挑戰法律是須付上成本。

「佔中」預演與拘捕行動已在輿論上「炸開」一個大洞,「佔中」和警方支持者針鋒相對,部分都可能認為對方的說法「無理」。「佔中」支持者認為「佔中」有崇高的道德目標,傾向批評警方的執法行動,包括被捕者、媒體等受到諸多「不合理」對待,並相信警方執法是出於「政治考慮」,警方與「佔中」支持者處於對立位置。警方支持者則傾向相信警員是「專業理性」,「依法辦事」,並沒有受政治因素影響。他們傾向認為「佔中」預演參與者破壞社會穩定。

各方支持者在「佔中」預演和拘捕行動中更堅實地認定其立場是「正確」的,各方陣營的部署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之勢。一般市民無可避免地面對愈來愈大的「歸邊」壓力。

政改之路還看溝通

在這「歸邊」的問題上,一般市民應留意的是「佔中」預演難與正式「佔中」的影響相提並論。預演的消息公布較遲,發起人的號召力較少,最終有數百人參與。當籌備多時的「佔中」正式舉行時,其發起人自然從不同渠道如團體組織、輿論等方面手,其規模理應較預演更大。屆時,整個過程會否與是次預演相似值得疑問,尤其發起人能否有效地駕馭參與者;支持和反對「佔中」者出現衝突時如何處理等。

可以預計,正式「佔中」對香港帶來的震撼遠高於「佔中」預演。香港政制發展的討論是否需要踏上「佔中」的道路,一般市民應更多表達意見。

本文作者: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秘書長 陳振寧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4年7月25日

原圖:網絡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