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大目標整裝再出發
瞄準大目標整裝再出發

本文作者為張志剛/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全國政協委員


回顧香港的發展歷史,一路走來,可說是一段又一段的探險:由百多年前的漁村起始,走了一段轉口貿易,再進入一段工業製造,30 多年前邁進金融業,創造經濟結構轉型的奇蹟,成功開拓一段享譽國際的發展路線。


走在這一段又一段的成功路上,香港所憑藉不止是自身的條件優勢,更是能夠看清當時大形勢的視野,把握當時好機遇的行動力。30 多年前,香港的金融市場發展,就正好把握了國內改革開放的機遇,在資本市場發展方面踏出重要的步伐。


今年適逢國家改革開放40 周年,由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先生發起,於港交所舉辦了一場名為「新時代香港資本市場再出發」的研討會,有逾400 名來自香港及內地的金融專家、監管機構、行業組織和業內嘉賓參與,在會上回顧香港資本市場多年來對國家改革開放的重要貢獻,並探討香港未來在國家繼續改革開放中的角色。包括擔任過15 年中國央行行長的周小川、前財政部長樓繼偉、前重慶市長黃奇帆、有「中國期貨之父」之稱的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姜洋等多位領導均發表主題演講。能夠將這麼多位曾在中國財經界叱咤風雲的人物聚首一堂,為香港出謀劃策,在香港歷史上也是非常罕有的。


改革開放40 周年與香港發展息息相關。就歷史而言,香港對國家的貢獻毋庸置疑。上世紀80 年代末,香港的資本市場開始服務內地經濟和作為內地企業的國際集資市場。在1990 年,聯交所開始與當時中央政府相關部門研究讓國企來港上市,以幫助國企引進資金,促進國企改革。於是,1993 年7 月15 日,青島啤酒成為第一家國企在港上市,香港自此亦成為內地企業境外集資的最主要國際市場。來到20 多年後的今天,內地企業在港上市的總集資額已超過5.8 萬億港元。


國際一直有所謂「紐倫港」的說法,指的正是國際的三大金融中心。這3 個中心的興盛並非偶然,紐約主打的是美國市場,倫敦依靠的是歐洲市場,而香港則得益於中國市場,三大中心反映的正是全球經濟佈局的實况。隨着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上「一帶一路」、「大灣區」等國策的推進,未來全球佈局會有更大變化,香港是否準備好?在面對新的環境,香港是時候檢查一下自己的裝備,準備往下一段旅程再出發。


我們手上的裝備有什麼?眾所周知,香港金融市場的制度、運作規則、基礎設施、人才、專業知識都十分優良。然而以上種種,別人都有。香港最強的裝備,還是受惠於「一國兩制」。用黄奇帆在研討會上的話來說: 「一國兩制是香港資本市場超常規發展的動力源泉。」黄奇帆提出了一個觀察,看看世界不同地區的股票市值與本地生產總值(GDP)關係。發達國家股票市值與GDP 之比時高時低,平均大約在100%;至於新加坡這類小型經濟體的比值,則可高達236%。然而,同樣是小型經濟體的香港,2017 年的股市市值是34 萬億港元,GDP 是2.3 萬億港元,其比值接近1500%(15 倍),可見香港資本市場的表現遠超其他發達經濟體。當中決定性的差異,就是香港背靠內地經濟及其巨大的經濟體量,而香港自身同時又有獨特的金融制度,別具優勢。這兩點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國兩制」。


周小川給香港的兩盞「明燈」


如今要想「再出發」,也要看看未來的環境如何?香港金融未來要走怎樣的路?這個問題,周小川給了我們兩盞「明燈」。一是在全球化資源配置的競爭中發揮優勢,運用香港市場交易活躍、籌資能力強、市場容量大、流動性高、資本進出自由、金融服務範圍廣等優勢,使香港在全球資源配置競爭中更進一步。二是在完善「一帶一路」資金融通體系中擔任要角。「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經濟發展、貿易、投資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資金需求大,而香港投融資經驗豐富,具備人才、信息、資本等優勢和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能力,可以順勢而為,加強與沿線國家、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合作,打造國際化的投融資平台,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和國際資本參與。


面對未來要走的路,香港在「再出發」前,裝備也要同時升級。香港要着手推進組織、制度、產品的創新。目前,內地企業在香港的融資佔海外融資的九成以上,香港上市企業總市值34 萬億港元,相當於中國GDP 的35%。未來十幾年,中國GDP 如果再「翻一番」,香港資本市場即使繼續保持35%的比例,整個市場容量也會將再「翻一番」,達到70 萬億港元。面對如此巨大的潛在市場,香港的制度容量也要升級,使香港有效發揮融資功能。


除制度創新外,姜洋提醒香港在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合作的同時,也要共同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近年來隨着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聯繫日益密切,兩地監管協作也要與時並進。就此,內地願意積極支持配合香港提出的「南向看穿式監管安排」,同時繼續深化兩地在機構監管、信息共享以及人員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當日與會的內地專家和權威,對香港資本市場未來的發展,提出很多金石良言、真知灼見,香港業界可以仔細思考。但中央政府幾乎是史無前例地同意這樣一大批內地現任和卸任高層官員同時來港赴會,那對香港的重視和期望,盡在不言中了。


(文章僅代表個人立場)


原文轉載自《明報》 2018年6月7日


原圖:港人講地圖片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