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主權問題 複製「反國教」風波?
炒作主權問題 複製「反國教」風波?
近日,高中歷史教科書評審報告指出某些教科書上寫着「中國堅持收回香港主權」的措辭不恰當,引起熱議,立法會反對派議員向教育局大興問罪之師,某大反對派傳媒更在社論聲言政府「已通過三條條約把香港的主權及治權割讓予英國」,一時間,你一言,我一語,說「修訂有政治考慮」、「政府要在中史科搞洗腦國民教育」云云,說到這裏,大家會否覺得這種「陰謀論」似曾相識?但敢問,不用「收回主權」而用「恢復行使主權」,不是更精準嗎?哪裏可以跟「洗腦」拉上關係呢?

聯合聲明訂明「恢復行使主權」
熟知中英談判歷史的政壇高人指出,《中英聯合聲明》第一款開宗明義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收回香港地區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定於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即是「收回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事實、法律、歷史,都清清楚楚。
教育局審視中史教科書的字眼,其實只是小事一樁,偏偏反對派郭家麒、毛孟靜、葉建源及香港眾志成員等人如獲至寶,不斷炒作事件,更有人反駁說,鄧小平也有說過「收回香港主權」這句話。然而,政壇高人指出,其實鄧小平在中英談判時,清楚向時任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說明,「香港的主權是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實際是廢除的問題」,以及「主權問題不容討論」,甚至當時戴卓爾夫人說中方堅持收回香港,可能要面對「災難性的影響」,鄧小平也堅定回應說,若真的如她所言,也要「勇敢地面對」。可見,鄧小平認為「香港主權」從來都屬於中國,當時怎樣難也要收回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推動正確認識歷史 應有之義
以事論事,教育局及評審小組的評審或建議修訂,是希望教科書能用上更加精準的說法,對於教育工作者而言,要求教科書說法更準確,既是職責,也是應有之義。個別人士不斷針對某些字眼,到底是「以史論史」,還是以歷史之名,強加罪名於教育局或推動正確認識歷史的有心人身上呢?
事實上,以鼓吹「自決」為己任的香港眾志,早陣子才借小學課本誣衊教育局,訛稱教育局或出版社以偏頗形式篡改有關「傳媒功能」內容,事後被教育局直斥其非,香港眾志也連半句道歉也沒有。政壇高人分析,如果把香港眾志及近日反對派人士炒作「香港主權」字眼綜合起來,反對派似乎想通過教科書或教育內容作為「新戰場」,把「反國教」戰役翻版以挽頹勢。
某媒體熱衷炒作 無視歷史事實
能夠炒熱這話題,反對派媒體「生果報」當然「功不可沒」,但是《中英聯合聲明》不是清楚寫出「恢復行使主權」,而不是「收回主權」嗎?至於當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不是被武力威嚇下才簽訂嗎?個別人士如此熱衷於站在侵略者那一邊,難道他們又認為,香港的主權不應在中國手上?須知道,帝國主義用武力擴張,才是真正「不公義」,這樣炒作,難免令人懷疑他們別有用心。
原文轉載自《星島日報》2018年4月26日原圖:新華網

(本文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港人講地』立場。)

評論